老兵是一面旗帜,铭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扬子晚报·特别策划
在特别的日子,陪老兵看阅兵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阅兵:一个个整齐方阵号声嘹亮昂首阔步、一批批先进武器雷霆万钧势如破竹、一架架飞机翱翔蓝天轰鸣掠过。
在如皋,一座普通的民居里,91岁的抗战老兵鞠长裕,看着电视直播的这一幕幕,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激动起立。
鞠长裕,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他也许就是平凡的“一个兵”,但正是有像他这样无数“凡兵”的前赴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与和平。他,是抗战老兵的代表,更是那一代革命先辈的缩影。扬子晚报记者选择陪伴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兵看阅兵,是希望以其不同于我们普通人的视角,观看胜利日大阅兵,回忆抗战的峥嵘岁月,感悟其中成败兴衰,展望美好未来,他的“看”“忆”“悟”“望”能成为我们不一样的胜利日大阅兵体验。
○人物简介
鞠长裕
1925年出生,南通如皋人。15岁时帮助游击队打鬼子,16岁参加新四军,荣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四次。1955年,从部队转业,先后在宿迁人民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如皋市中医院工作。
撰稿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建平
看阅兵
战友啊战友,请接受我远方的敬礼
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们,代表全体抗战老同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他们是九死一生的英雄,他们是苦难与胜利的见证者。昨天上午,91岁的老兵鞠长裕坐在电视机前,犹如身临其境,依然感觉自己还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激情澎湃。
电视屏幕上,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体上,以“伟大胜利”和“万众一心”为主题的10面浮雕,生动描摹出一幅气势恢宏、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历史画卷;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向人们致意。
这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
秋风轻拂着抗战老英雄的满头白发,秋阳辉映着他们胸前的勋章,满脸的皱纹珍藏着战斗的岁月。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潮水般汹涌……
看着这些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老战友、老同志接受检阅,鞠长裕老人难抑激动之情,老人的泪水不住地在眼眶中打转,禁不住举起右手对着屏幕,敬礼。
同期声
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受阅的抗战老同志,由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他们中,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102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78岁。
忆抗战
雄壮的军乐声中,老战士老同志的身影从眼前划过,鞠长裕的思绪飞回70多年前,战友们的身影从记忆深处浮现,话匣子一下子打开……
那些铭刻在心头的战友故事
1 敌人机枪扫射, 勇士机智找水
一次在山东打仗时,到处无水,马爬到山上舌头干得垂下来张口喘气。一些伤员更需要水,记得我们在山脚下找到一个枯井,派一个人用搪瓷碗下去舀水,可是一看全是沙泥浆,仅有一点点混在沙泥浆里的水,弄点上来,大家排队,你一口他一口,只能含在嘴里润湿一下嘴唇,然后再吐到碗里。记得当时我们一个叫彭治平的战友,为了替伤员找水,他发现大沙河有流水,可是这水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怎么办?对面山头上都是敌人,他鼓起勇气,光天化日之下,上午提了个桶去舀水,被敌人发现,敌人用机枪向他扫来,可是四周没有掩蔽的东西,此时,聪明的彭治平,随着枪声倒下装死!直挺挺地躺在沙滩上,任凭明晃晃的太阳暴晒,他一动不动整整一天,等天黑以后,还是带了一桶水回来了!
2 掉队不掉斗志,就地再组游击队
在一次突围期间,许多同志光着脚行军,走着走着脚趾甲被石头碰掉了流着鲜血,脚板底下起了许多泡,就这样还是要在沙石、泥浆里行走。那个期间,说走就走,说打就打,有的人走走竟然睡着了,摔倒了爬起来再跟上。几天没有吃的还要行军,我吃过被人踩在烂泥地里的茄子皮、西瓜皮,还有被老百姓倒了的,混在老鼠屎里的碎粉丝。
我在部队是一名始终征战在前线的军医,也多次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就在这次突围途中我生痢疾,一会儿就要大便,因为有女同志一起行军,总要跑到旁边回避一下,当我大好便一看,我们的队伍下去几里了,等我拼命追找赶上时,又要大便了,一个钟头要拉好几次,记得拉到最后一次,因为极度脱水,虚脱昏过去了,当我醒来时上了路一看,我们的部队不知下去多远了。当时我虽是医生,但没有药没有办法,也是死里逃生。
而很多同志因脚溃烂掉队后,在敌占区的农田里吃高粱籽,坚强地等着其他大部队经过。我有一位女战友,芦崇祯同志就是如此,她掉队后,在高粱地里异常艰难地生活了一个多月,最后又找回部队。还有许多同志掉队后,他们相遇后又自发组织起来边打游击,边找部队,最终也归了队。总之我们的指战员,没有当俘虏兵的,只有牺牲的。我们的口号是:“宁可砍头,不投降。”
3 拔错牙,小战士“洋人”面前不喊疼
当年,我们队的一位小战士牙痛至极,我们没有药也没有牙科器械,我就带着他来到一个牙科诊所借牙钳,那几个身穿白大褂的“洋医生”看我们身穿沾满征尘,被硝烟熏得漆黑的旧军装,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我们,不相信我们还能拔牙,最终拿来一把旧牙钳给了我。我怕失去中国军人的尊严,不费劲地就将牙拔下。在没有用麻药的情况下,小战士还在他们面前竖起了大拇指,意思是我们的军医有本事。洋医生这才哑口无言了。我和小战士出了大门,左转拐了个弯,小战士急切地拉着我说:“鞠军医,你拔错我的牙啦!你把我的好牙拔了,你看,我的坏牙还在这儿呢!”我一看!果真是,我说:“我把牙钳夹到你牙齿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纠正我?况且拔好牙是很疼的呀。可是你没有疼的表情呀?”小战士说:“那时我怎么能纠正你,再疼我也要忍着呀,那两个洋医生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顿时我感动得一下搂着小战士掉下了眼泪。他还安慰我说:“不要紧的,打敌人死都不怕,拔颗牙有什么了不起,明天再找另一家去拔呗。”这件事虽小,可至今仍然烙印在我的脑海深处。我认为,我们这位小战士的思想境界有天高!忍着剧痛,维护了我军的尊严。
悟兴衰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打胜仗”
“一次突围中,我纵与一纵和敌人激战十二个昼夜,打败敌人七个整编师的包围,取得重大胜利。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敌人换成被我们包围后遇到这种困境,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就被消灭。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铁的新四军’!是团结的部队!”
“想当年,在战壕里,战友冒着生命弄来一杯泥浆水,你让给他,他让给你;在行军路上,前面的战友捡到一块被踩踏过的西瓜皮如获至宝,转过身,分给你一口,他一口;寒冬季节,冰冻三尺没寒衣,到了宿营地,钻进草堆里紧紧相拥着互相取暖……”
鞠长裕老人说,当年每一场征战的胜利,都离不开部队上下的团结一心,想起那些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有那些与战友们的情谊,他说,当年武器不如敌人,打仗经验不如敌人,即使缴获了别人的武器也还是不如别人,但是为什么能够打胜仗,靠的就是团结一心。“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放到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望未来
“老兵就是旗帜,后代有责任传承”
“面对这些英雄,我怎能忘记战友,怎能不肃然起敬。现在我也老了,但是,我想让历史告诉未来,它或许会有些价值,它的价值可能在于有助于帮助以后的年轻人,了解已经过去了的那段战争岁月是怎么一回事。启示新一代人站在今天,回顾过去,召唤未来。”鞠长裕老人说,未来肯定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未来需要现在付出才能得到。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后人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但是应该懂得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一位老兵就是一面旗帜,后代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
弹幕
@花儿街参考:小时候写作文,总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写得多了,心里有点儿抵触。今天看到这个方队,忽然眼泪模糊,谢谢你们!
@lifehack:镜头右下角有位老兵爷爷,在车上抹眼泪。那一幕真的特别让人动容。
@囧小姐: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向老兵致敬!曾经风雨飘摇四分五裂我们都能浴火重生,世界东方就是有那么群人他们永远有共同的名字叫炎黄。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