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69岁老人赴盐城还37年前借款
肖善祥在思索还有几家的账没有还
肖善祥的小本子上,记录着他几十年来欠下的每一笔钱。
◎37年后,回盐城寻恩人,他要10倍偿还欠债
3月11日,肖善祥打定主意,第二天去滨海县偿还这笔欠了37年的85元债务,并且要10倍偿还。考虑到几十年过去了,可能找不到原来的地方,也没有顾维贤的联系方式,肖善祥决定求助当地公安部门。
3月12日,肖善祥从涟水孤身一人辗转来到滨海县公安局。在公安局信访接待室,肖善祥告诉民警:“我欠了滨淮公社团结大队顾维贤85元钱,已经37年了,太不像话了,今天想请你们找到这个恩人。”民警立即联系上滨淮镇派出所接待老人并帮忙寻找顾维贤。
3月25日下午,在滨淮镇派出所,所长卫建华告诉淮海晚报记者,当时听说老人要10倍偿还37年前欠下的85元钱,他和其他民警大为惊讶和感动,“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在一些人诚信缺失的今天,一位近70岁的老人,为了37年前的85元债务,主动来找恩人还钱。作为警察,我们肯定会尽最大力量帮老人找到恩人。”经过查询户籍信息和走访,民警最终找到了顾维贤老人的三儿子顾正和。
顾正和告诉记者,当卫所长在电话中告知此事时,他很诧异又很感动,因为父亲去世前从未和他们弟兄几个提过此事。虽然不想要这850元钱,但他还是来到派出所,“我很感动,就想见见肖善祥老人。”
当年,肖善祥在顾维贤家借宿时,见过他的三个儿子。顾正和说,当天下午在派出所门口,两人相见时,虽未互相介绍,但肖善祥一把搂住自己说:“嗨哟,终于找到你了!你和你父亲长得很像。”
得知顾维贤早在20多年前已经因病去世,肖善祥很内疚,“这钱还迟了!”
肖善祥当即要把850元钱还给顾正和,顾正和不收。得知肖善祥家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他更拒绝收下这笔钱。“我很感动,但是这钱我肯定是不会收的。”
由于晚上有事,顾正和先行离去。警方把肖善祥安排在旅馆住宿。
◎37年前,无钱回家看妻儿,盐城恩人借给他100元
肖善祥一家命运多舛。他的二女儿因病去世后,儿子、父亲、母亲也相继生病。为给家人看病,他欠下不少债务。
他家的困难,当地政府看在眼里。1997年,当地相关部门赠送了1万块砖和7吨石头给肖善祥,才盖起了如今的三间砖屋。逢年过节,村里还经常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
儿子患有胸膜积水、肺结核,病没完全治好不能干活,二女儿和父母去世后,全家就靠肖善祥一人在外打工还债。“去年下半年在北京给一家工地看门,每月2000块,春节老板又补了1000块。2月底揣12000回来,加上家里卖稻子的4000多块,共16000多元。这十几天就忙着挨个还债了,只剩几千块钱就彻底还清了。”
但有一笔债还没还,肖善祥心里难安。“盐城滨海县顾维贤大哥的85元钱,欠了37年了,这笔账我一直都记着,可是家里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让我没有喘息的机会。”
1979年,32岁的肖善祥和一个同乡骑着自行车来到100公里外的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公社团结大队,帮农户磨剪刀、扎笆斗、编簸箕。“那时候我们做手艺的拿不到现钱,都是用粮食抵。我们每天走街窜镇,总不能背着赚到的粮食到处跑。”肖善祥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就想找一户实在的人家寄宿并且存放粮食。“那天,我们在顾维贤大哥家做活,他大我们10多岁,做完活临近中午了,看我们还没有吃饭,顾大哥便留我们吃午饭。”
吃饭时,两人便想请顾维贤帮忙找个诚实人家存放粮食和寄宿。没想到,顾维贤直接说可以放在自己家里,也可以在他家借宿。就这样,肖善祥和同伴便在顾维贤家住了下来,每天做手艺赚来的粮食就存放在顾家。
住了一段时间,当年中秋节后的第四天,肖善祥接到消息,他的第三个孩子在老家出生了,是个儿子。虽然想立即回家看望妻儿,但肖善祥身无分文,只好向顾维贤借了100元钱给。“因为当时老家的粮食价格比那边高,我就和同伴用自行车一趟一趟地把粮食运回了涟水。”当运到最后一趟时,肖善祥邀请顾维贤一起去他家串串门,以后好经常来往。
第二年,顾维贤再次来到肖善祥家串门。虽然已经因为二女儿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家里只有几块钱,肖善祥还是东借西借,共凑了15元钱给顾维贤。肖善祥告诉记者,当时他跟顾维贤说,剩下的85元等挣到后一定还他。
没想到,此后的几十年里,因为家人接连生病,肖善祥一家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时间长了,他和顾维贤失去了联系,这一“等”就是37年。
◎几十年来,他恪守诚信,还清了一笔又一笔欠债
3月25日下午,在老家砖屋前,顾正和告诉记者,3月13日上午,民警带领肖善祥来到自己的老家,也就是他当年借宿的地方。当时,肖善祥仍然坚持要还钱,见顾正和还是不收,他还要下跪。顾正和赶紧将他扶住。“他都哭了,坚持要我收下,我没办法,就收了100元。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到时候买点纸烧给我父亲。”顾正和说。
事后,当地警方派人将肖善祥送回了涟水老家。临走前,顾正和又买了一盒蛋糕和一箱牛奶给肖善祥带走。“只收了100块钱,买了这么多东西,还倒贴钱了。”肖善祥对顾正和的做法也很感动。
在顾维贤老家砖屋一侧的老邻居沈扬禄的记忆中,顾维贤外号“顾大花”,“因为他平日里为人大方慷慨、热情,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否则也不会轻易借钱给一个外地人。这次肖善祥时隔37年还来还债感恩,说明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对这两个人都非常敬佩。”
从滨海回到涟水的几天里,肖善祥一有时间,还会去上门还钱。3月25日上午,记者在其家中看到,肖善祥衣兜里装着一个小本本,这是个记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几十年来欠下的每一笔钱,已经还掉的账会用笔划掉。“3月31日,我还会去北京打工,挣了钱回来再把最后剩下的三笔还掉。”肖善祥说,“暂时还不起,可以往后拖延一下,但借一块钱也要还,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这就是我的看法。”
淮海晚报记者李传芝
通讯员李卫兵
3月25日上午,涟水县陈师镇官荡村,一座明显比其他民房简陋的三间砖屋门口,69岁的屋主肖善祥有点闷闷不乐。事情还得从37年前他在盐城市滨海县做手工说起。那一年,肖善祥向当地人顾维贤借了100元钱,后来因经济困难只还了15元。多年来,肖善祥始终记着85元“人情债”。今年3月12日,他四处打听,终于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恩人的后代,要以10倍的金额偿还未报的恩情。得知肖善祥家的家境并不宽裕,对方拒绝收下这笔钱。在肖善祥的“跪求”下,恩人的后代最终象征性地收了100元。
靠打工,这位涟水农民一笔笔还上几十年来的“人情债”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