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请求信牵出同窗情 想给已故好友交墓地管理费

21.03.2016  11:07
老人写信给雨花功德园,希望替已故好友交3年的墓地管理费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南京雨花功德园的领导:本人姓名朱天铭,住上海,我已经八十高龄,行动不便,我有一个特殊的请求……”前不久,南京雨花功德园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在信中,一位定居上海的耄耋老人提出,希望替一名叫“王守坤”的故人交3年的墓地管理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整齐的字迹、清秀的字体背后,还有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同窗情。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王煜

    一封手写的“报恩”信

  老人寄来的信件分为两封,其中一封的收件人为功德园负责人,而另一封,老人希望能够转交给王守坤遗孀张宝玲。

  在信中,年过80的朱天铭称,王守坤是自己的老同学,在多年前对自己曾有“滴水之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断了联系。而直到近年,朱天铭才获知,这位老同学早已过世,长眠在雨花功德园。“我想竭尽微薄之情义,以抚慰思念之深情。”在信中,朱天铭提出,希望功德园的工作人员告知汇款账号和金额。

  可能是担心自己说得不够清楚,朱天铭非常贴心地在信纸上手绘了一幅王守坤的墓碑示意图,并随后附上了自己的住址和联系方式。透过工整的字迹,老人“报恩”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半个多世纪的同窗情

  王守坤的“滴水之恩”,为什么会让朱天铭“没齿难忘”?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朱天铭老人。

  “我跟守坤啊,说起来那话就长了!”尽管今年已80高龄了,但他的思路却依然很清晰。

  朱天铭和王守坤都是原苏州吴县人,1951年,两人考入当时设在吴县的初级师范学校,从此成为同学。“那一年,我15岁,守坤16岁。”朱天铭说,守坤作为“哥哥”,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一直很照顾。“那时候大家生活条件其实都挺困难,但他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

  1954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王守坤和朱天铭都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无锡县工作,同学加上同行,使得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