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耿铁忠义务宣传厚养薄葬20年
【导读】 射阳县城耿铁忠老人义务宣传厚养薄葬、建议骨灰寄存20年,受了不少白眼,但他没有放弃。在他的影响下,老朋友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女们不要大操大办后事,儿女们照办了,耿铁忠的子女也基本同意老人百年后骨灰寄存。20年的辛苦有了成效,老人备感欣慰。
原标题:写殡葬改革建议书,立遗嘱节俭办后事,希望骨灰寄存
耄耋老人呼吁厚养薄葬20年
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射阳县城耿铁忠老人义务宣传厚养薄葬、建议骨灰寄存20年,受了不少白眼,但他没有放弃。在他的影响下,老朋友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女们不要大操大办后事,儿女们照办了,耿铁忠的子女也基本同意老人百年后骨灰寄存。20年的辛苦有了成效,老人备感欣慰。
18年前立下的遗嘱,耿铁忠改了又改。
义务宣传厚养薄葬20年
清明将至,85岁的耿铁忠格外怀念过去写殡葬改革建议书的日子。前天上午,走进耿铁忠家,老人立即起身,步履蹒跚地走到书橱旁,拿出两本用白线订、钢笔写的《向有关领导提交殡葬改革建议》和《殡葬改革宣传资料册》,老人说,没想到,一份殡葬改革建议他一写就是20年。
耿铁忠生长在农村,他清晰记得,家乡附近小街东南方,有一块几十亩的乱坟场,没有树木,只有坟墓和杂草。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耿铁忠想到要是能用这么一大块地种成粮食,那该能养活多少人?耿铁忠年纪轻轻萌生了绿色殡葬的念头。
酝酿许久,1992年11月,耿铁忠向射阳县县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婚丧复旧严重,尤其是丧事,尸体火化后,还要棺木葬,殡仪太古太多,浪费惊人……”1997年12月17日,他又痛切地写了一封信寄给国家民政部部长,共写3页纸。他在信中建议:各地可以批建“安息堂”,专人管理,推行骨灰寄存办法。
坚持不懈终有成效
“生命诚可贵,抓紧时间多为社会作贡献;死亡本寻常,节约资源少为世人添麻烦。”这是18年前,耿铁忠草拟预立的遗嘱对联。“一开始我的子女,包括亲戚朋友听后都笑而不语,现在子女们基本已经同意我百年后火化不用再棺木葬,寄存骨灰就行了。”听说,射阳县今年将建骨灰寄存室,由专人管理,老人备感欣慰。
受到耿铁忠感染,一位老友生前子女孝顺,弥留之时再三叮嘱,他过世后千万不要铺张浪费,要节俭。子女们遵照遗言,没有热热闹闹办丧事,只请部分亲戚吃了顿便饭。“父亲活着的时候,尽我们所能让他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有的子女对老人生前不厚养,死后厚葬有什么意义?”老友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
20年来,耿铁忠先后数十次向国家民政部、省、市、县各级政府写了建议信,终于有了成效。当他看到市各级刊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特别是射阳民政局出台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倡议书》,耿铁忠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耿铁忠说:“我的一片苦心没白费,终于有了效果。”说话间,耿铁忠脸上荡漾着欣慰的笑容。
希望寄存骨灰节约土地
“说实话,儿女们是都挺孝顺的,一开始都不同意他的做法。18年前,他立下的遗嘱儿女们都不当回事,现在渐渐理解了。”老伴非常支持耿铁忠,她说,党员就应该起带头作用。
每当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大操大办丧事,耿铁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吊唁时,他会现场宣讲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带头实行殡葬改革的典型事迹,并将周恩来、邓颖超、彭德怀、徐向前等十多位伟人的遗嘱从《中国剪报》等报刊上抄录下来,装订成册,做宣传殡葬改革资料用。
“生前崇节俭,死后戒奢侈。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要一直宣传下去。”每年清明节,耿铁忠都召开100多人的大家庭会议,宣读缅怀父母亲的文章,编印成册,每个家庭成员人手一册,以教育后人。
“真希望射阳寄存骨灰室早点建起来,百年之后,我会让儿女们把我放在那里,不要火化后再土葬了,土地省下来可以多种点粮食。”耿铁忠说,他相信儿女们会遵照他遗嘱办后事,也坚信他会做好带头作用。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