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爱心老人周火生26年义务助学改变1300名大山学子人生

08.03.2019  18:02

        为爱,跋山涉水

        早春时节的昆山笼罩在一片蒙蒙春雨之中。清晨5点,晨曦微露。昆山市中医院脑外科病房,一宿未眠的周火生硬撑着坐了起来,他靠在床头,望着窗外静静发呆。

        远处,一条路迤逦而去,伸向远方。这条路,周火生是那么熟悉——26年来,他曾无数次往返其间,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只为给千里之外大山里的孩子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1993年,临近退休的周火生从报纸上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当看到金寨女孩苏明娟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老人仿佛被电击一般,深深地震撼了。

        周火生当即汇去了1000元助学金,随后又将自己获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金及积蓄共5000元,寄往安徽金寨。

        1995年,退休后的周火生第一次踏上了去金寨助学的征程。当他一路辗转南京、合肥、六安,再经历了57公里盘山公路的颠簸,抵达大别山区腹地的金寨县时,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看到很多山里孩子家中一贫如洗,因为生计问题而辍学,这位教了一辈子书的老人落泪了,“说什么也不能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们上不了学!

        这次金寨之行坚定了周火生捐资助学的信念。但身为退休教师,周火生和老伴当时一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不过400元,怎么办?周火生想出了义卖筹款的主意。每周两次,他起早贪黑去上海文庙收购旧图书,再拉回昆山义卖。

        这一干就是24年。

        24年来,周火生骑着三轮车跑遍了昆山的100多所中小学校,4辆崭新三轮车被他骑坏了,他爱心义卖的图书达到15万册。

        这24年间,为了义卖筹款,周火生也吃尽了苦头。江南水乡的乡间小道高低不平,刚学会骑车的他曾3次遇险,连人带车翻倒在田沟河浜里,摔得头破血流。但每次事发,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图书有没有遭到损毁。

        为了节省开支,周火生过起了“苦行僧”般的生活:外出进书卖书,两三个冷馒头和一杯温开水就是他一天的口粮。每次去金寨走访助学,他都尽可能挑选晚间出行,购买最便宜的普通火车票。

        有一年秋天,周火生单身一人去金寨助学。他乘坐的长途汽车凌晨1点钟才抵达南溪镇。为了省点钱同时也不打扰乡亲,他在地上垫两本书,用随身衣物盖着身子,倚着墙角打盹熬到了天亮。第二天,他用省下的15元住宿费买了100支铅笔,发给了贫困学生。

        周火生唯一的孙子周啸宇对老人的“抠门”至今“耿耿于怀”:小啸宇4岁多时,一次随周火生外出办事,看到街头冷饮摊,吵闹着要吃冰激凌,“冷饮不好吃,还是白开水有营养”,周火生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杯,硬是将孙子的哀求顶了回去。

        24载义务助学感动两座城

        在家人亲友眼中“不近人情”的周火生,对大别山区的贫困孩子们却很慷慨大方,他把辛苦积攒的每一分钱悉数捐赠了出去。

        “头戴遮阳帽,肩背一只洗得发白塞满文具和慰问品的帆布包,人看上去清瘦却有力量。”原金寨县希望小学校长孙用奇至今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周火生老人时的情景。1995年,周火生带着七千元善款第一次来到金寨,向贫困失学的孩子们伸出援手。孙用奇说,这笔钱,相当于当时金寨一套小户型商品房总价的四分之一。

        24年来,每当义卖图书凑够10个孩子的资助款,周火生就会亲自跑一趟金寨。他也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希望老人”。24年来,仅周火生个人的资助善款,就达到60多万元。一批批贫困学子在他和爱心人士们的资助下改变了个人命运。

周火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的部分单据

        家住金寨县南溪镇的易三梅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村家庭,母亲聋哑,父亲重病卧床,一家五口人挤在茅草房内,全靠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初二时,面临辍学的易三梅结识了周火生老人,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写——在周火生和爱心人士张静芳、田慧等人的资助下,易三梅顺利完成学业,考上了大学。 16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成为金寨县当地一名公务员。

        和易三梅一样幸运的还有很多人。金寨南溪镇的彭显达父亲患有精神分裂,家中有三个姐姐,贫困令他一度险些辍学。上初二时,彭显达幸运地遇到了“希望老人”周火生,从此,他受资助一直到大学毕业。如今,刚过而立之年的彭显达已成为金寨县古碑镇的副镇长。工作之余,他也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希望工程建设当中去。

        风雨一肩挑,情系大别山。24年义务助学,周火生感动了苏州、金寨两座城市。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之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24年间,支持周火生爱心助学行动的苏州市民超过10万人;走进金寨,参与爱心助学的各界志愿者近1万人,各方捐款捐物累计达1200多万元,捐助了1300多名金寨学生。金寨16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从不到50%迅速跃升至100%。

周火生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需要资助贫困学生的联系方式

        在为山里孩子源源不断送去“希望”的同时,周火生自己却始终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老人住在千灯南墅街一套老式公房内,不到80平米的屋子光线昏暗,墙壁开裂,室内连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个“老古董”衣柜了,这是60年前周火生和老伴林菊英结婚时置办的,里头的衣服多半是缝缝又补补。在他的家里,到处是图书和准备捐给希望工程的衣物。

        我还要一直走下去

        “献爱心,不论东西南北;搞义卖,哪管春秋夏冬;为孩子,甘受千辛万苦;愿未来,大地处处是春”。

        在周火生老人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老人将他作为激励自己前行的精神动力。24年辛苦奔波,周火生已是两鬓霜花,日渐苍老。老人的执拗和坚守也招来一些不理解和非议,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微微一笑。

        2017年3月,周火生的老伴林菊英因病去世,这给了他沉重一击。回想起老伴二十多年来与自己风雨与共奔波义卖的一幕幕,周火生不禁潸然泪下。他为失去了一位“好战友”而痛心,更为自己没有在老伴重病卧床之际好好照料她而愧疚不已。

走访山区贫困学生家庭

        长期奔走操劳使周火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人患上了脑梗,精神大不如前,走路也有些费劲。2018年1月,周火生在义卖图书时突发疾病,后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

        躺在病床上的周火生老人没有忘记四个月后金寨希望小学即将迎来校庆日,没有忘记他第100次赴金寨助学的诺言。在医院住了不到一周,他瞒着医生和家人偷偷跑了回来,硬是在校庆当天和近百名爱心志愿者们乘坐大巴车赶到了金寨,将20余万元捐赠物资交付当地,并走访结对帮扶了一批贫困山里娃。

        在周火生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 “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将爱心之火撒播四方。据统计,20多年来,周火生和苏州的爱心志愿者、爱心企业已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计1200多万元,使13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如今,周火生爱心助学行动已从金寨拓展到全国8省区的23个县,一股爱心热流正在神州大地涌动。

        2018年11月6日,周火生老人坐着轮椅,来到母校千灯中心小学。在那里,他见到了来自金寨的受助学生和乡亲代表,与他们拉起了家常。当他了解到金寨正发生着巨变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现场,周老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62年前写的入党志愿书。手捧已经发黄的志愿书,老人双眼潮红,“这么多年,是一名党员的信念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东风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24年来,周火生的足迹踏遍了金寨县的每个角落。在当地,人们到处传颂着他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助学的感人事迹。每次听到周火生前来的消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总会翻山越岭赶过来,只为能看看他一眼。

        在周火生的床头,放着一双崭新的棉鞋,鞋面上绣着“祝您平安”四个字。周火生说,那是一位不知名的金寨老乡偷偷塞进他的背包里的,他每看一次都要流泪,“老区的乡亲们太善良了,我忘不了他们。

        在苏州—金寨两地间往返100次,跋涉奔波了12万多公里后, 84岁的周火生终于累了,今年春节,他再一次病倒。得知老人病重的消息,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几位工作人员马上赶到昆山,探望老人,送上大山孩子们的祝福。

        面对医生必须卧床休息治疗的劝告,周火生显得非常坦然,他握着金寨希望工程办公室人员的手说,只要自己多活一天,就要继续走下去。”我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能够再一次成行,去看看金寨,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们。”(胡永春)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