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资产管理交流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中国江苏网10月17日讯(记者 王逸男 通讯员 吴婵)今天上午,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资产管理交流大会在南京开幕。这次大会是翻译学界进行深度融合的一次行业盛会,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翻译公司与本地化公司的负责人和高管、业界精英以及高校外国语学院的院长或MTI负责人共300余人汇聚一堂,盛况空前。
本届会议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瑞科翻译有限公司、江苏省工程技术翻译院、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大会的翻译和本地化企业超过180家,其中包括SDL、Moravia等国际知名企业。来自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70余所高校的150多名外国语学院的院长、教授或MTI负责人出席了本次盛会,以及多家企业也派出代表与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联席会议。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表示:本次大会是一次新型的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翻译交流大会。为期两天的大会,参会人数之多、地域之广、热情之高均创下历史记录。“本次大会全部通过微信的方式发布会议通知和报名,很快名额就爆满。我们建立的首届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微信群短短几天内就突破400人。”陈美华说。
据悉,通过这样的交流大会,东南大学希望日后推广使用翻译技术和整合分享语言资产,同时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课题和努力目标。东南大学在这个方面有着优秀的传统,也愿意尝试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早在2006年8月东南大学与台湾创凌翻译公司在九龙湖校区共建了翻译实验室,作为国内首次校企合作在校内建翻译基地的典型,该基地培养了数批熟练掌握翻译技术的毕业生,如今他们是企业的核心骨干。从东南大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经验看,翻译教师到企业顶岗进修,企业把生产分基地建在高校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人才,对于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来说就是培养语言服务人才。10年后的今天,再次启动全面校企合作,目的是能够培养接地气的语言服务人才。可是高校还有科研功能,对于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来说就是做语言服务行业的科研,研究语言服务市场、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高校的科研要具有前瞻性,要领先市场。学校与翻译企业界、翻译技术界、技术写作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发展道路。
是什么能够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学研究,技术传播都整合在一起?答案就是建立东南大学语言服务基地。此次会议将充分依托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和国际合作机制,打造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语言服务基地。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