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德法同行”升级版 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全省“法润江苏·德法同行”主题活动典型经验选登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许海鹏 本报记者 郑 弋 施为飞
【编者按】: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自2015年3月省司法厅持续开展“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以来,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治和法治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按照省厅制定的“德法同行”十项举措,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大力开展“一县(市、区)一品牌”创建,“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4月11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的“美好生活·德法相伴”动员部署会上,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专门编印了《全省“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经验材料汇编》,有3个单位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今天,本版专门编发9个单位深入推进法治与德治的有效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浦口
三个载体提升村居法德自治水平
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紧扣江北新区和浦口新城建设大局,全面强化乡贤组织、民约公约、传统文化等三个载体建设,有效提升了村居法治、德治和自治水平。
以乡贤组织为载体,在言传身教中彰显德法同行。他们通过发布“招贤榜”、村居民自主推选、小组上报、村居考核等程序,在全区选拔吸收1069名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长者和贤人,成立124个乡贤会,覆盖了所有村(社区)。创新“联勤+乡贤”模式,引导乡贤参与法治宣传,依托道德讲堂为村(居)民开设婚姻家庭、社会保障、金融安全、食品安全等法律知识讲座,参与网格巡查,排查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以“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治”的社区治理工作新局面。
以民约公约为载体,在执行完善中实践德法同行。主动与组织、民政等部门联系,明确“宣传发动、组建班子、广泛征集、小组讨论、代表商议、两委研究、合法性审查、集体表决、街道备案、发布实施”的民约公约修订“十步工作法”。组织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72个村居,帮助审查、完善民约公约内容,指导村居将爱国守法、学法用法等作为必备条款写入民约公约。成立各种民约公约监督机构,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户”“守法模范户”,对守德守法者进行公示表彰;依托乡贤民间权威,对违德违法者进行个别谈话、道德评议、公开曝光、限期改正,给予及时处理,强化公约的执行力。
以文化传承为载体,在继承发扬中深化德法同行。在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创建法治书画创作展示基地,在《江城吟稿》《老山》等区级文学杂志创建法治文化专栏,将法治元素融入书法等传统文化,创作一批小品、相声、歌曲、诗词等德法融合的作品。梳理提炼优秀乡贤家规家训,开展法治优秀家风评选,组织“家风隽永·法润浦口”家风巡回展,以及“好家风伴我行”法治家风体验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领导干部立纪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专题活动。搜集整理古今中外法治名人和法治事件,借助文化阵地建设,将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案例,以典故、格言、警句、漫画、动漫、微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依托文化阵地开展法治人物评选、百姓评述身边法治等活动,确保法治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引导广大群众在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同时,将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内化为真正的法治信仰。
溧阳
“百姓议事堂”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溧阳市司法局主导创建“百姓议事堂”村民自治新方式,积极推行“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拓宽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渠道,有效解开农村积累多年的矛盾与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顺应发展需要,探索建立“百姓议事堂”。在第三次土地确权过程中,戴埠镇新桥村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土地确权颁证试点村。由于农民对土地权属和利益的追求,对法律政策了解甚少,导致涉地矛盾纠纷多发。为此,他们在该村启动设立“百姓议事堂”试点,通过法律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既确保土地确权顺利进行,又实现了司法行政在基层农村落地生根。
扩大试点成果,乘势推动“百姓议事堂”。提请市委市政府发文在全市推广,将“百姓议事堂”作为基础型社会组织予以培育孵化。目前,全市175个行政村均成立“百姓议事堂”,其中74个村完成“百姓议事堂协会”注册登记,有力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各村“百姓议事堂”累计开展督查活动273次,解决问题327条。
坚持原则规则,放大提升“百姓议事堂”。“百姓议事堂”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绝对领导、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依法议事、坚持因人(事)制宜四大原则,“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的方式开创了基层民主法治新模式。一是“闻民声”。理事利用身在百姓的优势,通过田间地头交流、街头村尾闲聊、入户召开板凳会议、结对开展夜访民情等多种形式,心贴心听意见、面对面议民事、背靠背征真言,及时反馈给村两委,让群众意见受尊重、村民诉求有回应。二是“解民忧”。“百姓议事堂”主要受理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婚姻赡养等农村常见矛盾,理事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苗头性矛盾,第一时间汇集到百议堂集体商议,从德、法、情等三个方面共同评判是非对错,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议村务”。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体理事会议,民主协商村居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通过面对面谈看法提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四是“促新风”。在收集民情时劝导不良做法、指出违法行为,在化解矛盾中普及法律法规、倡导社会公德,营造良好乡风,筑牢农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信访老户纷纷停诉息访,南渡、戴埠等两个镇已连续三年保持赴省进京信访的“零”记录。
邳州 宣法治以正行为 彰善举以倡美德
邳州市司法局以法治宣传长线发展为导向,创新开展一系列“德法同行”活动,大力促进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积极营造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造“法治成人礼”,把法治信仰种入青少年心田。联合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将“法治成人礼”作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明确开展时间、活动流程和任务分工。法治成人仪式包含升国旗奏唱国歌、校长祝愿、老师祝福、感恩致礼、授成人礼、父母期望、法治誓词、跨越成人门、法治实践等,9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创办“法治道德银行”,把法治信仰植入百姓生活。2016年在全市25个镇(街)全面推行法治道德银行。联合宣传部、政法委、民政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法治道德银行建设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积分兑换、志愿活动等机制,营造了“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社会风气。为保证法治道德银行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争取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援助,“多渠汇水”落实资金30.12万元,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
推进“德法同行”,把法治信仰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结合“五城同创”和“新邳州、新习惯、新生活”行动,进一步提升普法的有效性。依托地方特色柳琴戏、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打造出“柳琴戏普法团”“法治农民画”“法治剪纸”等普法品牌,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一一二”工程,建成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于一体的“普法庭院”25个,法治文化公交线路和法治文化班车129个,实现市、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以案释法基层行、法治书画作品巡展、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服务等法治文化活动有阵地有载体,群众参与有兴趣。
南通 倾力打造“法润江海·德暖民心”品牌
南通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全民教育等注入道德元素、融入法治精神,使道德和法治相互滋养、相互促进。
依托乡镇(街道)建立“崇德少年法学苑”420余个,在辖区学校和社区开设分苑,聘请法律工作者、法治副校长等担任教员,配发1-8年级法治课程教材,每月开展法治教育和实践。社区分苑编发课外读本《我们应当知道的法律知识》,通过案例探讨、法治情景剧汇演、模拟法庭等形式,促进青少年道德和法治意识双提升。
在“江海法治讲坛”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教育内容,举办德法讲座近千场。将法治元素融入南通博物馆群、长寿文化园、红十四军纪念馆等40多个道德文化名址,在场馆展示、主题活动、日常解说等方面做到法治和道德有机结合。将道德元素融入法治文化中心、广场、公园、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新建“新老二十四孝”崇德文化墙,绘制《德法同行阵地导览图》,让群众在体闲娱乐中接受德法文化熏陶。
选拔出道德素养高、讲演说侃能力强的“普法名嘴”572人,组建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德法传播队伍。组织26名南通“中国好人”成立普法微联盟,围绕“德法同行”主题,在当地主流媒体发布普法倡议书,进行“美丽濠河·法律相伴”和国家宪法日现场倡议,开展“好人讲法”等活动。组建“崇德尚法”作品创作专家库,创作德法文艺作品260余部,多次在国家、省获奖。在全市所有村居设立律师工作室,走村入户派发德法书籍,开展道德与法律巡讲,讲解家庭美德和典型案例,播放德法类影视节目等公益服务,惠及群众180余万人,使“德法同行”更贴民心更接地气。
东海 强化融合 促进德法教育渗透力
东海县司法局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坚持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他律与自律的紧密结合,以“333工程”为主要抓手,形成了“重法厚德·德法同行”良好氛围。
始终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与县委组织部、纪委共同推出拟提拔、重用领导干部的“德法廉政套餐”,即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勤廉承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五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全县中小学校组织实施“德法教育进课堂”“德法文化进校园”等系列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农村公告栏、大喇叭等宣传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德法知识宣传。鼓励各乡镇文艺团体自编自导自演法治文艺作品,融入敬老爱老、邻里和谐元素,让法纪、秩序、诚信、公德深入人心。
把德法元素与水晶雕刻文化巧妙融合,把古代德法小故事融入水晶景石,创作出徙木立信、卧冰取鲤、孔融让梨等水晶雕刻作品。将版画文化与德法文化联姻,与县少儿版画中心共同成立少儿法治版画创作基地,用版画的形式鞭鞑社会丑恶现象,弘扬法治文明,倡导文明新风。
广泛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德法同行”文化阵地网络。在县法治广场、金牛公园、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公共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德法教育室外阵地。利用电子屏、橱窗、灯箱、草坪牌、等载体,打造一批德法氛围浓厚的典故、格言、警句、谜语、漫画等,有效彰显德法文化影响力和德法宣传渗透效果。
在机关单位原有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文化长廊等固定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借助声、光、电、自动感应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德法教育室内阵地。先后开展“学法守法,美德传家”“德在我心,法伴我行”及法治书法大赛等主题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极大提升“德法同行”社会影响力,增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镇江 “四个善于”助推“德法同行”落地见效
镇江市司法局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整合市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局、团委等普法资源和力量,调动参与“德法同行”专项行动的积极性。
开展“崇德尚法,德法同行”格言警句征集评选,启动“德法同行”微公益项目创投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申报“德法同行”项目,“扬扬普法”“许布爱心艺术团”等普法社会组织成功推出一批接地气、鲜活生动的精品公益项目,助推“德法同行”成效良好。
依托“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和普法讲师团,在全市708个村居巡回开展“德治与法治”专题教育。组织律师、公证员和普法工作者走进社区,搭建“德法同行”宣传展台,营造“学法崇德”良好氛围。将法治文化、道德文化融入小区文化建设,与居民深度对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把法律条文和仁礼廉孝等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讲解,让居民在道德文化的基础上理解法律。
扬中着力打造“德法同行”文化阵地精品,先后建成“德法同行”法治公园、百米法治漫画长廊、法治文化风光带、平安法治文化体验馆,设立法治道德讲堂、法治走道、法治互动、法治具象、印象法治等功能场所,成立道德法治文化书画创作基地,定期组织本土有名的诗人和书画家创作道德法治文化作品。
淮安
德法并举 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
淮安市司法局以“弘扬恩来精神,推进德法同行”为主题,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突出“一县一品”,营造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推动“德法同行”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以“四个结合”为根本遵循,在精心谋划中推动“德法同行”落地生根。充分挖掘周恩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既具时代特点又有自身特质的法治思想,融合本土特色文化,形成“一县一品”活动品牌。
统筹“德”“法”元素,将司法行政日常工作融入活动内容。统筹社会需求和产品供给,研发“德法同行”公共服务储蓄卡、家规家训书画巡展及“德法同行进校园”等特色服务产品。
以“一县一品”为根本抓手,在持续创新中不断丰富“德法同行”活动载体。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精心打造“一县一品”:清江浦“半月谈法惠民生”与“德法共进强阵地”、淮安博里法治农民画、淮阴“仁爱感恩扬母爱”、洪泽“法润洪泽进湖区”、金湖“荷都文化促和谐”、涟水“廉政文化树新风”、盱眙“黄梅普法满都梁”等特色品牌,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融入德法元素,将周恩来纪念馆、五德纪念馆、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等打造成全新德法教育基地,将夕阳红广场、淮安府署、漂母祠、法苑清风、洒金桥、米芾洗墨池等升级为德法文化广场。依托“半月谈法”“说法评事”“律师说法”等特色品牌,以“唱德法歌,读德法诗,听德法课,赠德法书”为载体,打造常态化的德法大讲堂。
以周恩来家训家规为标杆,开展“崇德尚法传家训,修身明志立家规”活动,以“德法解民忧,人民调解促和谐”为宗旨,广泛开展“荷都调解”金字招牌等品牌创建。组织全国道德模范、省“十大普法达人”、优秀司法所长等先进典型开展德法宣传,全市开设德法大讲堂172个。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持续刊播德法节目,发布活动内容,设置网络话题,营造浓厚的“德法同行”氛围。
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
“德法同行”引领农村新风尚
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以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目标,通过着眼“系统性”指标,制定系统化指标,强化目标引领,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瞄准争创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目标,将创建工作细化为4类20项指标,从阵地网络、德法实践、保障机制等方面制订工作规范,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将创建与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相融合,加强村司法行政服务站、村法律服务社建设。先期试点成立村法治道德银行,经民政局注册登记,由村司法站长任行长,负责全面工作;镇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明确1名工作人员任监事,负责指导、监督法治道德银行日常工作;法治超市经理任副行长,负责财务管理及对储户奖金、奖品发放;法律服务社社长任分行长,负责村民储户的日常积分记录和向总行申报备案;沿河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者任法律顾问。
法治道德银行坚持法律服务社、法治道德银行、法治超市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法律服务社负责储户考核积分登记,法治道德银行负责银行正常运营与管理工作,法治超市负责将储户积分兑换成法治产品实物,分行行长具体负责积分统计登记建档。各分行先给储户每张卡预存100分,如储户做好人好事、协助开展法治宣传、调解纠纷等,按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加分,但如储户受到治安处罚、不参加村法治宣传教育、发生邻里纠纷等按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扣分,每个储户的积分每月由分行汇总登记,上报总行审核备案,法治道德银行与先进的企业业主共建,为银行正常运转提供支持,储户随时可凭储蓄卡上积分到村法治超市兑换法治雨伞、法治挂历、法治充电宝等法治产品。年底还可根据总积分,由总行向有关部门申报授予“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光荣户”“遵纪守法模范户”等荣誉称号。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农户,在申请贷款、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更大动力。
靖江公园弄社区
积极探索“三治合一”新模式
靖江市靖城街道公园弄社区坚持德法共建共治共宣,探索出一套法治、德治、自治等“三治合一”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积极探索实践基层德法文化实践路径,先后制订《“法润靖江·德法同行”实施方案》《“四在靖江”活动实施意见》及《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争创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坚持把“德法同行”活动列入社区财政支出的重要项目,专款专用,逐年递增,实际投入达到人均1.5元。加大在当地媒体的宣传力度,跟踪报道社区在“德法同行”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经验,采用微博微信等增加互动扩大声势,形成上下联动、各方支持、居民全参与的活动氛围。
围绕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注重弘扬公序良俗;倡导“家庭美德”,举办法治家规家训、家书家信等征集活动,评选家庭法律明白人、文明守法户,突出家庭伦理道德的基础性作用;倡导“个人道德”,大力选树“德法并举”的模范和典型;广泛吸收品德高尚、有名望的人士参与德法宣传教育,组建社区“夕阳红尊德护法小分队”,创作编排德法小故事;在司法行政服务站驻站律师的引导下,总结梳理长期以来在定纷止争、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的村规村俗、经验习惯,纳入新修订的社区民约,确保村规民约真正成为社区管理的“小宪法”。借助电视剧《闲人马大姐》热心助人、以德服人的银幕形象,创建“马大姐调解室”,探索实施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德法共融调解模式。
依托现有资源,植入法治元素,打造“法治主题长廊”“法治小广场”等人文景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学法学校、普法宣传志愿者工作站、心理咨询室等一批德法文化平台。充分发挥手机、互联网、户外显示屏等现代传媒作用,建立普法官方微信微博、青年普法志愿者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阵地。吸收社区创作能力突出、演出经验丰富、遵德守法良好的文艺积极分子和“五老”等人,挂牌成立社区法治文化创排中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弘扬道德文化。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7年4月17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