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群乱开药方治癌 医生:靶向药不是万能药

20.04.2016  10:05

  新华报业网讯 患上同一种疾病的患者“抱团”,本来可以互相鼓励,可如果就此不再找医生,而是根据病友们的经验来给自己“开药”,这病肯定越治越糟。在最近江苏省肿瘤医院举办的抗癌宣传周系列活动上,记者就听说了这样一个荒唐的病例。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教授提醒,肿瘤靶向药物能对癌症实现精准打击,但也有严格的适应证,能不能用一定要先做检测。同时,很多患者认为靶向药物无毒或是低毒,这种想法也是不科学的,靶向药物一定不能自己随便吃。

  刘先生(化名)2013年时,他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已经发生了右上肢的骨转移,手术后,他进行了放疗和化疗,疗效还不错,但右臂的疼痛一直存在。自从患病后,刘先生就加入了不少肺癌患者自发建立的病友群,有的是QQ群,有的是网站,在病友群里,大家经常交流治疗的情况,经常说说最近用了什么最新的靶向药,有的还挺有效果的。李先生将那些病友们说有效的药名记下,从网上频繁地购买新特靶向药物,3年来试了至少六七种靶向药。有的在国内还没有上市,还是李先生想方设法从国外“搞来”的。李先生评判这些药物有没有效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就是自己右臂的疼痛有没有缓解,肿瘤标志物有没有降下来,没有就换一种来吃。经过三年的频繁换药治疗,病情却加剧了。

  靶向药不是万能药,同时也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低毒或是无毒。“很多人印象里化疗药会让人掉头发、呕吐、白细胞降低等等,觉得靶向药物能避免这些毒副作用,实际上,一些靶向药的毒性会出现蛋白尿、出血、脑白质病等其他的症状。为什么还用这个药物?是因为患者通过这个药物获得的正效应是更大的。”冯继锋教授表示,有些患者想方设法地要找“听说”来的有效的药物,甚至通过化学实验室找所谓未上市的“原料药”,实际上都会影响到规范治疗。通讯员胥林花

  扬子晚报记者杨彦

  -相关新闻

  抽2毫升血轻松排查早期胃癌

  我国是胃癌大国,但是胃癌的检查没有对应的特异性的肿瘤指标,主要通过胃镜来发现胃癌,但胃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人群的普查。本报曾报道过通过2毫升外周血中的各项指标,来算出胃粘膜病变的风险。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江苏地区“胃癌早期筛查”及“慢阻肺早期筛查及分类干预”全国多中心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这项检查项目已经在全省多家医院体检中心可以开展了。

  目前最新的胃癌早期筛查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抓捕到胃癌早期的蛛丝马迹。患者只需要抽取2毫升静脉血,便可以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等多项指标,通过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就能“算出”胃黏膜病变的风险,高风险患者再进一步进行胃镜的检查确诊。这项检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已经可以展开了。记者也了解到,该项目初筛价格约合240元左右一次,其中2/3的费用可以从医保部分支出。 (通讯员吴倪娜吴燕记者杨彦)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