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社发展的 “六个重于”
站在2015的岁首回望,2014已成为一个节点,成为一张凝聚着美术社所有出版人体温与汗水的成绩单。2015年,美术社走好“大美术”发展路要把握好“六个重于”。
导向重于市场。作为一名出版人,自然要始终注意市场需求。但培养市场眼光,先要把握政治导向,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反映时代伟大风貌的精品出版物,把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发展优势。
文化重于经济。做企业势必要逐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企业就要“唯利是图”。因为出版企业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的企业。出版社更要重视品牌效益,重视文化影响力。现在看许多大社,他们无一不是出版文化理性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美术社要走出一条“大美术”的道路,就要重视调动每位员工的文化理性与文化追求。
从整个文化生产的过程和传播方式来看,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一定要培养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具有广阔开放的文化视野,在纵向上立足民族,穿越时间,弘扬民族文化和文明;在横向上胸怀世界,穿越空间,译介世界文化和文明。
做强重于做大。对于很多出版社或出版集团而言,面前都有两条发展的路,一是由大到强,一是由强到大。就美术社而言,受资金、技术、人才等短板的制约,阶段性的发展战略不应当是先上规模,而是首先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不断培育新的优势,用好现有资源,形成合力,在做强后,再考虑创造条件做大。
品牌重于品种。不可否认,我们需要更多的动销品种去占领市场,但相比品种优势,品牌优势才是我们希望建立的核心优势。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光用数量是占领不了市场的。美术社需要更多真正精尖的、富有创新性、合乎读者口味的好产品。只有这样的好产品才能在客户的脑中留下印象,在市场留下口碑,在社会留下影响。
创新重于能力。受到云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冲击,以及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的变化,传统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能力面临挑战,出版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企业的持续成长。创新,能帮助我们采用高效的策略,更好地开发、经营用户资源,并将用户资源成功转化为购买力。在这个经济时代,出版企业的创新策略,又包括创新选题策划、创新出版内容、创新出版形式、创新传播手段等。
作为一名编辑,策划创新能力体现在对市场极其敏感并具有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及时捕捉读者需求,发现具有市场前瞻性的选题,并凭借对市场的良好感觉和创业激情,寻找到合适的作者,将策划的选题变成出版物。不仅如此,这种能力还体现在能将尘封久远的老资源加以再利用,从读者的新需求与市场的新变化出发,将它们整合、挖掘、重新策划和包装,赋予其以新的面貌与灵魂,重登市场。
人才重于资本。出版业属于创意产业,它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有了资本我们可以放手去干事,但只有在堪为“领头羊”和“方向标”一类人才的带领下,我们才可以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美术社谋取大发展就要首先形成“让能干事的有舞台、有本事的受重用、混日子的无市场”的用人局面。
在这个物质与精神相融的消费时代,在这个互联网大潮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美术社需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创出占据区域文化与科研优势的核心品牌,体现社会效益与专业追求。
(作者系江西美术出版社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