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应重启遏制伊朗战略

08.10.2015  11:45

  英国金融时报网8日发表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写的题为《美国不应重启遏制伊朗战略》的文章。文章说,对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而言,与伊朗签署协议结束核对峙状态是一项重大成就。现在的问题是这项成果能否持续。在正确地选择外交(而非战争)手段来解决伊朗核问题后,美国总统如今面临着失策的风险。这项核协议只有找到一条扩大接触的路径,才能成为一项经久的政治遗产。然而美国官方坚称,其它一切都不会变。

  华盛顿现在有一种奇怪的共识——既然美国已说服德黑兰用停止铀浓缩来换取制裁的解除,伊朗必须被重新打回外交孤立的状态。我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该协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似乎都同意这一观点;而更奇怪的是这违背了协议的根本逻辑。先是提出我们应该与伊朗在战略上至关重要的核扩散问题上讨价还价,但之后又拒绝与伊朗讨论其他任何事情,这算什么主张?而且这种观点盛行之际,中东大片地区战火纷飞。

  美国的老盟友们强烈反对任何协议的劲头--沙特高官尖酸刻薄地称奥巴马“转向伊朗”--使白宫不得不再三保证美国不会抛弃逊尼派阿拉伯人,让其面对什叶派伊朗的霸权。奥巴马政府也不得不平息国会中的强大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阻力是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推动的。

  于是美国向沙特和海湾国家提供先进的武器系统。以色列没有因为内塔尼亚胡企图搅乱美国的政治进程而受到指责。

  在签署协议之前,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向美国的盟友们保证“协议签订后,就该地区其他所有对我们构成挑战的问题而言,不会有任何变化”。以狭隘的观点看,这并不令人意外。克里坚称,没有人在谈论和德黑兰达成“大交易”。美国仍然会制衡伊朗的实力,确保海湾地区安全。

  这不令人意外,但不合逻辑。美国政府死板地把伊朗弃核与地区冲突隔离开来,破坏了在核问题上接触的根本战略目的。目的肯定是通过改变德黑兰的动机来重塑地缘政治格局。签署一项阻止伊朗核野心的协议,从来不会结束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不过,它本可以起到晃动万花筒的效果。

  如果美国重新启用高压遏制的战略,就会失去这个机会。把暂停核计划变成永久弃核的机会也将失去。选择谈判(而不是内塔尼亚胡所渴望的战争)的思路依据是这样一个理解:达成协议是阻止德黑兰加入核武俱乐部的唯一靠谱办法。

  更严厉的制裁本来会重创伊朗,轰炸或许可以推迟核计划,但如果要确保伊朗弃核,西方必须说服伊朗:没有核武器的话,它的日子会更加好过。在此过程中,美国将不得不向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保证,美方不再推动伊朗政权更迭。这两点对确保核协议持久有效与对达成协议同样关键。

  伊朗既不能被忽视,也不可能被无限期地遏制。伊朗是一个人口众多、潜在非常富有的国家,一个拥有迅速壮大的中产阶层的古老文明,还拥有比所谓“温和”阿拉伯国家更接近民主的政体。任何想象得到的地区安全安排,都必然要照顾伊朗的实力。

  这一切意味着,若没有德黑兰的合作,中东地区的任何冲突——包括叙利亚内战、自称“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以及也门的叛乱——都无法平息。

  如果说这对华盛顿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么美国盟友的举动肯定也是。伊斯兰暴力极端主义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得势,部分原因就是逊尼派立场暧昧。沙特仍然在对外输出瓦哈比教义,为圣战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温床。在西方国家轰炸极端分子时,土耳其趁机攻击与圣战分子作战的库尔德武装。最顽强的外交政策现实主义者在世界的这个角落也必定会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