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系列报道(六)
“自从有了干净的自来水,就再也不用为吃水的问题担心啦。”望着清澈的自来水塔山镇陡沟村村民张宜彩兴奋地说,“以前吃的是井水,不但打水不方便,而且水也不大好喝,现在装上了自来水,烧水、做饭、洗菜的问题都解决了,既安全又方便!”
陡沟村是从连云港市赣榆区小塔山水库移民出来的村庄,几十年来,该村一直饮用的氟超标的井水,为了解决当地片区的饮水问题,该区利用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费,投资兴建安全饮水工程,使陡沟村村民喜享“幸福水”,这是赣榆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赣榆区花大力气攻坚移民村、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自2004年起,赣榆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由区水利部门建设并进行管理的16座水厂陆续投入使用,并统一由区水利局民生水务有限公司进行管理。
为切实解决解决广大移民村和“两区”村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家家户户都能早日通上自来水。2013年,赣榆水利部门按照“统筹资金,统一规划,项目捆绑,整块推进”思路,根据赣榆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结合赣榆区近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整合农村饮水安全、移民后扶、两区项目、地方配套等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水厂,在原塔山水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实施完成塔山水厂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
不仅要从“量”的角度解决部分镇居民用水难的问题,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还解决了当地百姓用水“质”的难题。“以前部分村的水厂规模小,水量小,不能24小时供水。有的村水厂的水源因为受条件限制,水质不佳。”塔山水厂厂长徐德果说的这种情况,正是因为部分镇原有的净水配套设施不完善、净水处理工艺简陋或水源水量不足而造成的。这些镇原有供水工程都是以小投入的单村供水为主,只配备有简易的沉淀、过滤设施。
塔山水厂扩建工程充分利用该区最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达Ⅲ类水标准的小塔山水库为取水源,原设计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扩建后工程日供水能力达4万立方米,可满足50万农村人口的生活饮用水,惠及海头、塔山等7个镇移民人口2.9万人。供水水质、水量更有保障,管理也更加方便。如今,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已流进千家万户,喝苦咸水、污染水、高硫水等都已成为历史。
走进金山镇韦有余的家,他直接引记者走进厨房,打开水龙头,只见哗啦啦的水流到洗菜池。“开通自来水,我们从此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韦有余满脸笑容地说。
据金山镇水利站站长王卫强介绍,金山镇几个移民村距镇区较远,接通自来水存在较大问题,塔山水厂扩建工程实施后,结合水厂管道延伸,把自来水引进了村民的家,让他们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下一步,赣榆区水利部门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全面落实《赣榆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3—2017年实施规划》,新增镇村输水管网236.68公里,村内配水管网727.68公里,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彻底解决赣榆县46万人农村不安全饮水问题。(供稿:赣榆区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