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袭击23岁小伙心脏"罢工" 7天后竟奇迹复活
龙虎网讯 很难想象,心脏停止工作7天,小伙子竟然还能活命!
1月9日,江苏淮安一名23岁的小伙突然被重症病毒心肌炎袭击,心跳呼吸濒临停止,命悬一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团队连夜奔赴支援,运用国际先进的叶克膜技术,为小伙架起体外“人工心脏”。在心脏几乎停跳7天后,小伙竟然奇迹般复活了。
重症心肌炎来袭 小伙心脏“罢工”
23岁的淮安小伙小亮(化名)前不久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现在已能下床坐轮椅活动的他回想当时仍心有余悸。心脏几乎停跳7天,整个人陷入昏迷,等到恢复意识已是三四天以后的事了,不敢想象自己能活下来。
据小亮介绍,其实他自己没有什么太多的坏习惯,也不怎么熬夜,也不怎么应酬。大约这个月2号左右,自己感冒了,开始感觉无力爬不动楼梯,有些心慌气喘,觉得自己年轻,应该不会出大问题。到了6号夜里,睡不着觉,胸闷喘不过气来,到医院诊断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没多久就进了ICU抢救。尽管当地医院积极抢救,病情仍不断恶化,心脏功能越发微弱,心跳和呼吸濒临停止。然后,自己就陷入了昏迷……
濒临死亡 体外建起“人工心脏”
1月9日深夜,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到了淮安的紧急求助信息:一名23岁的小伙因重症病毒心肌炎,心跳呼吸濒临停止,命悬一线。这是一场与时间、与死神的竞赛,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到这个年轻生命的去留。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教授连夜抽调优秀医疗团队,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玲、主治医师邱晓华等,在最短时间内奔赴淮安支援。在患者心脏彻底停跳的边缘,利用“叶克膜”技术(俗称人工心脏),紧急建立起体外心肺支持,整个过程仅耗时30分钟。
正常人心脏每跳动一次都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但心脏彩超显示小亮的心脏几乎不工作了,“叶克膜”能在最短时间内为小亮建立起一个人工的心肺。“叶克膜”装置将小亮体内的绝大多数血液引出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回输体内,从而代替小亮自身心肺功能进行生命支持。有了“人工心脏”的护驾,小亮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指标逐渐稳定下来,这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和时间。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了下来,但是抢救工作远未结束。
7天后奇迹复活 心脏功能恢复
为了让患者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救治,邱海波教授及团队果断决定将患者转运至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团队立即启动远程移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一路上一直以“叶克膜”技术稳住小伙的生命体征,就像为他装上了一颗“移动心脏”,暂时执行心肺功能。1月10日凌晨1:30左右,昏迷中的小伙被成功转运至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带领医护团队继续对小亮的体外心肺支持,并根据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等到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已是凌晨2:40。
在后期的治疗中,要解决的难题有很多——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心功能的调整与维持、“叶克膜”的管理与策略调整、并发症的防控……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关乎小亮的性命。终于,四天后小亮的心功能开始恢复,七天后成功脱离了体外心肺支持,恢复了自主心肺功能。目前,小亮正逐步康复,不日便可出院。
延伸问答>>>
1、“人工心脏”最多能替代多少天?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毅教授介绍说,小亮不是该科运用“叶克膜”技术成功抢救的第一人,也不是心脏“罢工”最久的人。自2008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已挽救了众多与小亮同样遭遇的人,其中有患者心脏几乎停跳三四十天,而在国外甚至有过停跳100天后复活的案例。这项技术可将重症心肌炎的病死率由80%以上降至20%以下。
2、“人工心脏”和体外循环系统有什么区别?
邱海波教授说,体外循环只能保持几小时,主要用于手术中,而“人工心脏”则可以替代心脏工作更长的时间。需不需用“人工心脏”,主要看这个患者能否挽回生命,另外,也给有移植条件的患者有更多的生命机会。
3、“人工心脏”在工作,他本身的心脏在干什么?
既然有“人工心脏”替代工作,那么他自己本身的心脏又在干什么?对此,杨毅教授说,首先,他本身的心脏在休息,这是对心脏最好的保养,另外,给心脏补充心肌营养,让它快速恢复动力,及早地拿掉“人工心脏”。
4、“重症心肌炎”为啥会袭击23岁壮小伙?
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病毒性感冒后变成重症肺炎或者重症心肌炎的是老年人。邱海波教授说,现在没有太多的规律,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的人就是容易遭到病毒的袭击,而病毒最容易袭击的是心脏和肺。当然,绝大多数的病毒性感冒都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如果呼吸困难、心慌,痰中带血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去就医,千万别拖到重症才去就医。
相关新闻>>>
专家呼吁
尽快建立区域性体外生命转运中心
邱海波教授说,重症心肌炎的分布具有分散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极大改善,普通的心肌炎可在当地医院就诊,但致命性的重症心肌炎需要求助技术扎实的规范化诊疗中心。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症医学诊疗中心的优势,已初步建成国内第一家体外生命支持诊疗与转运中心,杨毅教授曾前往国际一流医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审、颁发诺贝尔医学奖)深造,引进最前沿的体外生命支持诊疗与转运技术。该中心目前可为方圆两三百公里区域的患者提供转运救治,条件具备时还可开展空运转运。
为此,邱海波教授发出呼吁,希望政府和医学界重视“叶克膜”等生命支持先进技术的发展,统筹建立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转运中心,辐射更广阔的区域,让更多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重症患者得到及时而先进的生命支持保障。
通讯员 钰玲 守勤 刘敏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