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发布《网络安全预警》
昨天,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发布《网络安全预警》,预警对今年以来发生的通讯网络诈骗警情分析显示,通讯网络诈骗年轻人更容易中招,10个通讯网络诈骗受害者中,近7成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市民该如何有效防范通讯网络诈骗?且看警方分析。
四类骗局市民最易中招
市网安大队通过150余起通讯网络诈骗案进行分析,发现4类诈骗手段市民最易中招,分别是:发送网址链接、冒充亲友领导国家工作人员、兼职刷信誉招聘、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假网站假客服假信息。
今年3月22日,市民顾女士在淘宝某商店购买了一件连衣裙。当天下午,她接到一陌生男子以退款为由,通过手机短信发来退款链接。顾女士点击了短信里的链接,被盗刷4000元。顾女士想不通,在没有输入密码的情况下,她的卡怎么会被盗刷?市网安大队副大队长秦勇说,这个链接是一个木马病毒,盗取了用户身份信息和银行卡账号,木马病毒拦截了验证码,不法分子通过验证码盗刷了银行卡。秦勇提醒,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不要点开,应该直接删除。但如果点击进去了,也可这样补救:提醒所有通讯录的朋友;立即关机,重装系统;如手机上有支付宝、银行卡关联的,不在本手机操作的前提下,立即更改密码。
冒充领导的案件也时有发生。3月31日,某企业会计朱某上班期间,收到在外出差“老板”发来的邮件,称需用钱。因为邮件显示老板的真实姓名,且老板平时也常用邮箱与人交流,会计没有多想就汇了5.2万元。事后才知道,“老板”是冒充的。秦勇提醒,资金往来不要轻信QQ或电子邮件等网上联系方式,一定要通过电话及时确认。同时,要做好电脑安全防范工作,及时下载更新防毒软件,开启相关安全保护功能,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防止网上资料信息被盗取和利用。
年轻人受骗占案发7成
市网安大队统计数据显示,150余名受害人中,35岁以下的近100人,占近7成;35岁~60岁的40余人,约占3成;60岁以上的不足10人。
在以往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中,往往是中老年人比较容易上当。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年来,年轻人(35岁以下)受骗案发大幅度增加。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繁忙未对防骗宣传上心,盲目自信导致理性思维“短路”,从而被骗子成功忽悠。
秦勇介绍,通讯网络诈骗受害人男女比例相当,发案地域主要集中在城区。150余起诈骗案中,城区发生约100余起,是乡镇的两倍。通讯网络诈骗包括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占62%。
这些群体最容易受骗
“网络达人最容易受骗。”秦勇介绍,由于对网络应用的接受能力较强,这部分人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网购诈骗、兼职诈骗、网络购票和交友诈骗是主要形式,其中一些想通过网络赚钱的年轻人“刷信誉,做兼职”受骗的几率最高。另外,外出求学和务工人员也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其中以QQ诈骗等比较突出。中老年人容易被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等诈骗蒙倒,公司财务人员往往栽在QQ汇款诈骗上。
秦勇介绍,从受害人心态来看,大致分四种情况:占便宜(中奖、代孕、新生儿补贴);图方便急于求成(招聘兼职刷信誉、贷款、办信用卡、搜索引擎);惧怕被国家机关处理(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如银行、公检法);个人隐私泄露(发送网址链接)。
更多相关防骗知识,可关注本报微信(jjrb0523)以及警方微信(平安靖江),平台会定期推送最新诈骗手段和预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