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苏州开幕 探讨媒体融合
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现场。(沈湜 摄)
新华网南京10月31日电 31日,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苏州开幕。为期两天的论坛以“加快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媒体”为主题,探讨如何以依法办网为基础,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新型媒体为目标来实现中国网络媒体更大发展等诸多热点话题。本届论坛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后中国互联网界的首次盛会。中宣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互联网企业和业内专家350多人参加论坛。
2001年新华网承办了第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十三年来,历届论坛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深刻反映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轨迹,也指引着未来的前进方向。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致辞。(沈湜 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开幕当天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网络媒体应当着力建设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圈,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全有序、清朗干净的网络环境;应当充分利用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型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应当积极改革创新,助力中国从网络大国成长为真正的网络强国。主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要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发挥五个“带动”作用:积极优化内容生产,带动媒体内容深度融合;积极创新传播渠道,带动媒体渠道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带动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积极革新商业模式,带动媒体经营深度融合;积极重构体制机制,带动媒体管理深度融合。任贤良指出,媒体必须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机制体制,搭建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的融合框架,真正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统一的设计和规划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充分发挥各自传播优势,合力打破壁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融通。同时,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再走“大报管导向,小报找市场”的老路,必须是统一内容标准,同步导向要求,不能“貌合神离”,形成两个“舆论场”。必须在统一导向、统一内容、统一人员管理前提下鼓励技术支撑、表现形式、传播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最终达到形散神不散,形成立体多样、导向一致、 主旋律响亮的统一舆论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发言。(沈湜 摄)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网被评为“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年突出贡献企业”。在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中,新华网总裁田舒斌表示,网络无格局,有的只是短中期的变革,因此网络媒体应该顺势而为,主动选择一场自我革命。首先是改革传播的理念,当下的核心是确立用户思维和积累用户,让移动化、社交化的人群喜欢我们的产品,让用户的体验、感知跟上用户的需求;其次是内容阅读的革命。作为网络媒体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来再造新闻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流程,已非常迫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形成适应融媒体下的新闻报道。比如新华网最近推出的自媒体平台“思客”,在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的风潮中,倡导深阅读和发现,UGC式的内容生产方式带来了超转发率现象以及大量的网民跟帖,显示出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新现象;第三,技术创新的革命。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催生新的网络服务形态,而这又会影响文化企业的内容组织,表达形式,传播形式,竞争实力。换句话说,媒体的技术变革终将成就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当下比较好的一些内容方面,特别是在移动端的应用都证明了这一点。最后,田舒斌指出,网络生态系统也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广泛而深入的推广依法治网,依法办网的理念,任何一家网络媒体都应该在自律和他律结合的轨道上运行,共同营造秩序化、法治化的健康的网络空间。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致辞。(沈湜)
本届论坛的承办方苏州市是互联网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全市现有网民700多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以上,手机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0%以上。据苏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介绍,近年来,苏州传统媒体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次盛会能在苏州举办,是对苏州过去20年来互联网建设和发展成绩的肯定,将有力推动苏州未来互联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