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绿色发展高质量 展现最美乡镇新名片

31.05.2019  20:42

——对话生祠镇党委书记钟云峰

钟云峰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生祠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以建设“最美生祠”为目标,培育主导特色产业,挖掘独特地域文化,扮靓绿色生态底色,推动乡村振兴再发力。

整合现代农业体系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记者: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生祠镇将如何发挥这块牌子的作用,放大它的效应?

钟云峰:位于我镇的靖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万亩。园区以园艺产业“起家”,拥有特优果蔬、优质粮食、花卉苗木和健康牧业四大特色产业,核心区内丽园和东华景观园已初具规模。

今年,我镇将突出科技、品牌、电商、农旅四个关键词,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大科技投入,深化院企合作,与南农、西北农大等高校合作,建成利珠村花卉苗木新品种繁育基地;突出品质引领,培育精品果蔬、优质稻米、特色花卉苗木、生态畜禽等绿色高端产业,打响“生祠堂”品牌,让农产品变成有记忆、有温度、可带走的“乡愁礼品”;深化“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充分发挥好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平台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和物联网运用,建设3个物联网应用基地;促进农旅融合,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创成国家旅游星级基地、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和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记者:关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祠镇计划如何高质量推进,做出“特色”?

钟云峰:2019年,东进村、利珠村被列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经过多次调研,以“轻介入、微改善”的本土设计理念,结合“农业+”的思路,锁定“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目标,致力打造环境美、产业旺、乡风美的“最美乡村”。

我镇将在产业结构全面调优调新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引入“大家大院”进行规划设计,筹备建设马洲兰苑、上海天域园艺康养苑;二是扎实做好农旅文案,巧借节日渲染氛围,重点打造利珠采摘节、东进荷花节,积蓄人气,扩大影响;三是加大“生祠一号农路”建设力度,串联好二圩港、马儿港、芦东路、陈湾港等线路,有机连接好“四园一岛”、七彩荷塘、宝源牧场等景点,真正推动农路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生祠镇有岳庙、刘国钧故居等人文历史景点,生祠镇围绕这方面将有什么动作?

钟云峰:生祠镇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与生祠有渊源的历史名人中,既有宋代的岳飞,也有近代的刘国钧、柳溥庆,还有东晋时期的郭璞。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塑造优质文旅品牌。

今年,我镇将围绕内外兼修打造特色,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要素配套,完成岳庙维护工程,继续推进思岳路沿街立面改造,深化节点景观布局;二是做好文化街区的提质,与省民建合作,丰富刘国钧故居的内涵,力争建成全国性的民建红色基地,同时加大力度,引导沿街商铺经营文化特色产品,努力形成具有生祠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

记者:生祠镇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是靖江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诞生的地方。未来,生祠镇将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钟云峰:今年,我们将继续放大岳庙、刘国钧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效用,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全镇范围内大力践行爱国爱民的“岳飞精神”,大力培育埋头创业的“国钧精神”。

同时,坚持用好用足本地红色资源。东进村普济庵是靖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所在地,今年,我们将充分挖掘“东线第一帆”历史人文禀赋,科学谋划发展方向,重点打造“竹林人家”党史馆、靖江书法协会普济书院和农博馆,以此撬动社会资本,将东进村、七里村打造成具有生祠地方特色的红色体验教育基地。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幸福宜居家园

记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祠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钟云峰:生态既是生祠的“金名片”,也是一张“瓷名片”,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我镇将“加减乘除”打好持续发展“金算盘”。“”大投入,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农村路网、水网、管网、绿廊体系;“”排清污,营造良好乡村环境,坚持不懈抓好“263”专项整治行动,严控养殖规模,严格落实“河长制”,坚决杜绝污水直排,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垃圾分类;“”势而上,立足优势挖掘潜力,依托生态绿地、水乡田园,发展精品苗木、高效果蔬等绿色产业,激发三次产业互通互融的乘法效应,推动生态富民;“”旧立新,探索在利珠、三圩等村开展循环农业试点,改变畜禽粪污的传统处理方式,直接转化成有机肥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记者:生祠镇将如何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钟云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我镇将继续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兴办一批民生实事,推动民生福祉再改善。八项实事工程包括:深化脱贫攻坚,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济薄弱村;持续推进危房解危工作,修缮改造危房38户;提档升级农村道路和桥梁改造,完成芦东路段道路建设;完成岳庙维修;改造镇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启动建设人防疏散基地,刘国钧中学体育馆、行政楼等一期工程竣工;送戏下乡60场、送电影240场;举办第二届利珠采摘节、第三届东进荷花节,搭建村级百姓大舞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