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优先选项”

16.03.2018  10:2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老街雨巷、丝竹悠扬——全国两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这样描绘江苏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的美好图景;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里,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上下同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有望持续成长为更重要的支撑力量。

  价值诉求转变,

  绿色低碳成“更优选项

  何谓绿色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定义为不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前提的经济活动,但完全不污染很难,实际就是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的经济;低碳经济则是经济活动中碳排放量低的经济,即消耗传统化石能源少的经济。绿色低碳经济可理解为上述两者的结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晓东说。在他看来,“江苏环境容量在全国最小,特别需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昇分析,当前江苏经济所追求的转型,有两个方面的价值诉求必须满足。一是经济发展主体从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相背离的“单一理性经济人”,转向以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协调为导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同时兼备的“双重理性经济人”,这就要求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的同时,把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低。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低成本竞争、高资源环境代价”转向“高成本竞争、低资源环境代价”,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自然资源价格、污染排放成本反映到经济发展成本中,并形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资源环境代价逐渐降低、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弱化”的双赢态势。

  “绿色工厂”,

  见证资源环境代价降低

  在我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去年8月,工信部评选的第一批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名单出炉,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选“绿色工厂”名单。走在企业生产车间,记者发现,“绿色”理念体现在各个环节:恒温恒湿车间采用超声波加湿装置;护套生产线技术改造后速度提升一倍多,还节约了用电;工业用水循环改造提高了利用率;交联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更使生产线效率提升了80%。

  省经信委节能处处长姚海坤介绍,我省积极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工作,鼓励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到2020年,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家绿色园区和百家绿色工厂、开发500个绿色产品、创建若干绿色供应链。

  我省还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以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记者从省发改委环资处了解到,全省已有88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以碳排放为代表的资源环境代价得到有效降低。到2020年,全省省级以上园区、沿江8市化工园区(集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绿色变现,

  节能环保产业进入红利期

  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个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节能环保产业。

  江苏天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污染场地修复、黑臭水体治理、陈腐生活垃圾筛分处理的环保企业。“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对环境污染防治予以大力支持,我们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公司副总经理杨生哲说,随着国家“土十条”正式实施,土壤修复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左右,是上一年的十多倍。

  环保园区转型发展同样在加速。在宜兴,围绕环保产业,目前已形成以环科园为主的研发区、高塍环保产业园为主体的装备制造区、环保城为主体的交易物流区,基本可满足水处理领域一站式采购需求,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在盐城,环保科技城、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一城二园”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市节能环保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江苏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对环保新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省环保厅副厅长方斌斌表示,“十三五”时期,随着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的重要平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正迎来发展红利期。

  动能转换,

  给新动能“釜底加薪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过程中,为新动能“釜底加薪”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虽然我省绿色低碳经济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确实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尚未完全转化为行动。部分决策者由于长期受经济指标至上的传统政绩观影响,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方面,仍更多倾向于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技支撑力不强。江苏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最大限制因素,就是绿色科技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龙头型企业偏少,具有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一体化经营能力的领军型环保企业集团不多。

  “各地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虽然实现了生态优美,但也担心经济增长让位于环境保护与治理,从而影响地方财力增长。”省社科院副院长章寿荣就此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以市、县(市)为单位,逐年增加省级财政对生态保护地区与绿色发展重点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确保这些地区财力与全省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实行生态经济财政补贴政策,鼓励采购苏北绿色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建立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挂钩的税收政策。

  如何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王昇建议,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要强化政府绿色技术研发资金的刚性投入,还要利用各类绿色经济政策手段激发企业研发绿色经济关键技术的内在动力,重点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同时,与发达国家合作建立先进绿色技术转让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国政府间的清洁发展机制,获取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资金,促进绿色技术的转移和扩散。

  本报记者杭春燕吴琼

标签:

编辑:邓晓琦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些代江苏新闻网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些代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