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箱补贴”,补给真正种粮人

28.09.2015  07:57

  促进农民增收不能一味依赖粮价上涨

  新华报业网讯 最近,国内粮食价格下跌揪紧了种粮农民的心。导致粮价下跌的一大原因是粮价倒挂严重,国外粮价远低于国内粮价。有人不解:最近几年出现这么多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种植面积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大提高,为什么我们的粮价比国外高这么多呢?

  他们忽视了一点:在我国,几乎所有种粮大户耕种的土地都是流转过来的,流转费用低的每年每亩五六百元,高的已超过1000元。我省粮食生产基本上是稻麦两季,两季的产量加起来达到2000斤的“吨粮田”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如果流转费是1000元的话,那么就等于在每斤粮食上加了0.50元的成本。而像美国、加拿大等粮食主要出口国,农场土地是私有的,不存在流转费,生产成本就省了一大截。就以目前进入低谷期的粮食价格为例,国际市场的小麦折成人民币在每斤0.90元左右,而我国最低收购价是1.18元。可以说,如果没有土地流转费,我国粮价完全可以与国际接轨,甚至还很有竞争力。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我国国情人多地少,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基本国策,不可能没有土地流转费,国家只能以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方式补贴种粮农民。但问题是,我国加入了WTO,而WTO有“黄箱政策”,“黄箱政策”主要包括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等,对具体农产品(或所有农产品)的支持,总量不能超过该产品生产总值(或农业总产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近十年来,为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对粮食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已经触及发展中国家补贴10%的“黄箱政策”天花板,因此,今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与去年持平,没有提高。而农资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每年却在不同程度提高,怎么才能让农民不再依赖提高最低收购价而实现增收呢?这需要改变补贴政策,多采用不设补贴天花板的“绿箱政策”。

  省粮食局副巡视员张国钧说,连年提高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实际上是以政策方式直接干预了价格形成过程,“黄箱政策”所限制的主要就是进入流通环节后的价格补贴。而“绿箱政策”的补贴领域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存储补贴等。简单地说,就是补贴生产环节。美国、欧盟一直十分重视“绿箱”范畴的农业补贴,制定了很多单行法律。目前我国实施的种粮补贴也属于“绿箱政策”范畴。

  那么,不是只要提高种粮补贴就能既避免“黄箱政策”的限制,又能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了吗?“操作起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张国钧说,比如现在国家对种粮农民发放每亩100多元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但这笔补贴大多发给土地承包者了,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是拿不到的。如果继续提高这类补贴,那么,原承包户就会要求提高土地流转价格。省内有些地方要求种粮补贴直接发给种粮者,就出现了土地承包者毁约提价的情况。而如果采用“绿箱政策”的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等生产环节,那么,就降低了种粮大户的农本投入,也等于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在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的现在,推行‘绿箱政策’正当其时。

  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已经在实施类似“绿箱政策”的补贴措施。常州市武进区委农工办副主任杭琰说,从去年起,该区对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给予生产环节的补贴政策,种粮面积在100亩—300亩的,补贴3万元,300亩以上的,补贴5万元。该区沈记家庭农场场主沈阳的种粮面积超过300亩,获得了5万元补贴。沈阳说,有了这样的补贴,种粮就感到很踏实,他准备再流转300亩土地,配合武进水稻研究所作为水稻育种基地。

  事实上,苏州市实施多年的粮食价外补贴也是“绿箱政策”的极好尝试。这一补贴的特点是农民交售麦子和稻子后,可以获得每斤0.1元的补贴。由于这一补贴是农民交售粮食之后获得的,不扭曲价格形成,就不涉及到“黄箱政策”,而且因为农民卖粮才能得到补贴,就真正补到了种粮农民头上。

  “当然,推行‘绿箱政策’面临地方财力不同的问题。”长期关注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省农委宣教中心主任徐继东说,苏南有财力对种粮农民在生产环节给予补贴,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一来粮食种植面积大,二来地方财力有限,即使想采用“绿箱政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省级甚至更高层面设计“绿箱”补贴政策。“这几年,我省新增农业财政资金已经在向种粮大户倾斜,如果能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更进一步,就可以减轻农民对粮价上涨的依赖,并同样取得农民增收的效果。”本报记者朱新法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