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27.07.2016  17:11
    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增信,试点应收账款融资
        7月20日,回忆起两周前的融资过程,绵阳某器件公司财务总监卢育军仍很兴奋,“点了几下鼠标,把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两天后就拿到了融资,换成以往可能需时1个多月。
        以往困扰卢育军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共同“痛点”——因为企业信用等级不高,又缺少抵押物,一般难以直接从银行融资,即便能拿到贷款,往往用时较长、利率也较高。
        针对这种情况,去年9月,绵阳在全国率先试点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依托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増信,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的问题。截至目前,通过绵阳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为企业提供了28.46亿元融资。
        解难题
        破中小企业资金之“
        卢育军能如此快速拿到融资,关键在于其合作伙伴长虹集团的支持。7月,卢育军所在公司向长虹提供了一批价值153万元的LED灯条。按照之前两家公司签署的合同,货款将于3个月后打过来,但这段时间内,该公司急需一笔资金进行备货。
        为解决这个问题,由长虹对这笔应收账款进行确权,再由一家金融机构据此向器件公司提供一笔153万元的短期融资,且利息远低于传统的融资方式。3个月后,该笔融资款项到长虹公司应付货款的时间,长虹再将货款直接转给该金融机构。“相当于长虹将其信用额度给我们增加了信用,不然即便拿着这个订单,也难以从金融机构融到资。”卢育军说。
        此前,金融机构也非常希望开展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一方面调查成本较高,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也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9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与长虹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的新模式:依托长虹这样的核心企业撬动该项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与长虹集团合作过的企业超过1万家,目前仍有业务往来的也超过5000家。而借助长虹集团自建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应收账款商品交易真实性核实难题,又解决了债务企业的确权问题。
        背靠长虹这棵“大树”,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便捷的融资服务,可以将1-2个月的融资周期压缩到一个星期左右。尝到甜头,目前绵阳已有78家金融机构和70家企业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成交28.46亿元。
        三方赢
        收获更好的供应生态圈
        受益方不仅是亟待融资的中小企业。
        对金融机构而言,好处也很明显——得到了核心企业的支持,困扰金融机构的难题一扫而空:不必到企业现场调查摸底,为核对其应收债款的真实性而犯愁。
        借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供应商管理系统,长虹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与供应商之间的订单往来详情,大幅提高核实应收账款真实性的效率。以卢育军公司最近的供货订单为例,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到订单信息,包括供货时间、配货多少,目前是否入库、质量是否合格、何时结算等,同时还可以查询到相关企业的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
        这样金融机构不再直接面对众多的小微企业,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被打破,大幅节约了银企之间的沟通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企业看似增加了核实应收账款真实性的工作,并没有从中获得实质好处,其参与的动力何在?“我们为供应商‘背书’,可以帮助解决供应商的融资难题,与供应商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长虹打造一个好的供应生态圈,实现互利共赢。”长虹财务公司相关人员说。
        更便捷
        足不出户完成融资
        绵阳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试点工作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工信部的充分肯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复制、借鉴和推广的试点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现在,绵阳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服务方式由线下变为线上。6月30日该线上系统正式启动试运行。
        借助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将长虹集团的供应商管理平台中订单合同信息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对接,构建了一个从企业端到金融机构端的完整业务链条,实现了信息的无缝连接。目前,中小企业最快只需2-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贷款。
        这一模式也得到了一些军民融合企业的关注和欢迎。由于军工企业管理规范,一般收到货后,货款要经过2个月审批才能划出。而从生产投入算起,个别企业可能需要1年左右时间才能回款,因此,中小规模的军民融合企业融资意愿比较强烈。目前绵阳已开发出“订单贷”等贷款产品,“如果可以复制这一模式,相信流动资金窘境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绵阳一家军民融合企业负责人说。(记者  祖明远  邹俊川)
        记者手记
        构建企业信用“分数”体系  离不开核心企业参与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个  “老生常谈”的话题,其症结也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就是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抵质押物不足,经营活动不透明等,这使得金融机构的审核监督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机构提出:将借助大数据平台,采集中小企业日常生产、销售等信息,进行信用“打分”,从而为其贸易和融资活动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采集到的有用数据越丰富,信用“分数”也就越准确。而要获取翔实的数据信息,核心企业是关键一环。
        事实上,绵阳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效果不错,其经验正是借助了长虹集团的供应商管理系统,这也可以被看做是长虹供应商的内部信用“平台”——通过该系统可查询与某个供应商的实时订单详情,还可以看到其与长虹的订单往来历史,从而为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更清晰准确的信息。
        可以预见的是,要构建一个可靠的中小企业信用“分数”体系,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大数据公司的参与,也离不开中小企业供应生态圈中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的参与。随着数据越来越丰富,中小企业的信用“分数”也会越来越精准,融资难题也将得到缓解。(祖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