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望远镜+绣花针”精神推进都市型全域旅游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在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征程上,上海旅游人将喜悦写在脸上,也乐在了心里。业界人士奔走相告,上海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在黄浦、青浦、崇明、松江4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初战告捷基础上,本月底上海将首次召开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大会,势将上海全域旅游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
因地制宜创新机制
上海是一座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不仅年接待近3亿人次的海内外游客,上海居民的高出游率也与发达国家相若,一个典型的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上海都市型全域旅游如何发展牵引着众人视线。
在上海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眼中,国家旅游局高屋建瓴,在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过程中及时提出全域旅游,得到全国各地热烈响应,这说明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时回应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更符合改革开放目的精神,让逐步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增强获得感和提升幸福指数。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域旅游发展不仅具有产业的经济特性,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在目的与方向明确后,我们因地制宜推动上海全域旅游发展。”徐未晚说。
推动全域旅游,使缺乏名山大川等自然旅游资源的上海一下子与兄弟省市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核心发展理念,让讲求管理水平的上海有了新方向。先行先试的示范区都狠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突破。
黄浦区将旅游行政管理与服务从条线扩大成块状,进行全区域覆盖探索,特别是对前期成立的6个处级单位的街区景区管理办公室,进行了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崇明区建立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规划统筹部署崇明旅游发展;松江区成立了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有效推动了全域旅游在本区域蓬勃发展。
现在,上海多个示范区已经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监督和旅游司法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如崇明区探索筹建新型综合监管体系,建立旅游法庭,区级层面出台《崇明人民法院旅游纠纷审判专项合议庭和巡回审判点工作制度》,筹备设立旅游纠纷审判专项合议庭,重点景区试点设立旅游法庭巡回审判点;依托区公安局在各景区(点)附近的派出所,设立旅游警察,在旅游重点区域开展巡回检查;依托区市场管理局部署的消费维权点,在各主要景区(点)设立旅游消费维权点,维护游客权益。
规划先行有条不紊
“在今年的上海党代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提出,未来上海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发展要求,事实上已经非常感性地描绘出全域旅游发展的上海蓝图。我们旅游人需要全新视野来规划旅游发展。”徐未晚表示。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上海市旅游局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旅游规划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上海一方面开展了4个创建区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另一方面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青浦区为了让旅游规划成果法定化,区旅游局加强与区规化和土地管理局的联系,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同时,同步开展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练塘镇和朱家角镇张马村为试点,分别在镇级和村级层面开展旅游规划编制的探索,并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加强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协调,积极对接产业研究、体育规划、林地规划、文化发展计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或研究,促进区域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协同发展;松江区在出台“两意见一规划”(《上海市旅游局关于推进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暨松江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暨松江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松江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松江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6-2040)》的编制与修订工作。
强化合作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
途径,是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抓手。上海以旅游业为中心,结合文化、商业、体育、工业、农业等产业进行资源重新整合,延长产业链,开拓了旅游业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域旅游现在深入人心,我也与各委办局同志交流,请大家加我们旅游,这样双方都增强了积极性,如不久前与市气象局合作成立上海旅游气象实验室,为出行的游客提供景区与目的地天气预报服务,努力降低旅游业靠天吃饭的负面因素。”徐未晚介绍。
不仅如此,4个创建区也在融合发展上大有收获。黄浦区建立了区域商旅文联动机制,在政府层面,形成旅游局、商务委、文化局常态化工作联动;在企业层面,建立了商旅文企业联盟,并开通了商旅文联盟微信平台,实现了”旅游+商业+文化“合作,由旅行社整合商旅文企业,一口气推出了36个旅游产品。
青浦区加强旅游与体育、文化、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与体育局、文广局在具体项目和活动上通过完善机制、深入融合,共同推动体旅、文旅结合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共同举办靑西郊野公园的徒步活动,旅游节与文化艺术节和购物节共同举办开幕式等。
崇明区有效整合农村土地、房屋、农作物等资源,推进“开心农场”建设,加强农旅融合,“东禾九谷”取得上海市首张开心农场营业执照;有序推进生态绿道及补给站、休息点、标识系统等项目建设,推进“生态绿道”建设,加强体旅融合;通过补植、调整、拓宽、改造、新建等办法,打造“樱花大道”“银杏大道”等特色景观道路,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林旅融合。
松江区着眼需求导向,实施“旅游+”战略,深化松江区旅游产业与商、文、体、农、工等产业间融合,形成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围绕松江生态、休闲、科创、人文、影视五大亮点,培育与一产结合,重在浦南乡村旅游产品的“泖田谷”;与二产结合,重在一廊九区工业旅游产品的“科创谷”;与文化结合,重在三大风貌区和影视板块的文化旅游产品“人文谷”;与会议节庆赛事结合,重在各宾馆酒店及休闲场所的“会务谷”;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重在主题乐园、公园的“欢乐谷”,建设“谷水奔流、五谷丰登”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公共服务全新升级
近年来,来沪游客散客化、自由行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上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向游客提供“绣花针”般的精细化公共服务,上海做了有益探索。
“谈到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部门的新使命时,我与不同职能部门的同志开玩笑说,你们负责向市民提供‘绣花针’般的公共服务,我们还需要向来自外来游客提供‘绣花针’般的公共服务,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升级换代。”徐未晚说。
在国庆中秋假日前投入试运行的上海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将以前的“文字报表级”提升到直观实时影像指挥管理级别,初步实现了上海旅游大数据应用与管理。平台纵向与国家旅游局、各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实现数据对接,横向则与12345、962020、气象、公安、交通、绿化市容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参与平台建设的金棕榈企业机构专家表示,这个平台的效用是多方面的,在服务旅游企业方面,建立了与公安、工商、文化执法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在减少涉旅企业信息重复填报的同时,提升对涉旅企业的行政审批效能和联合监管能力。
同样,黄浦区升级版的公共服务新探索也引发业界关注。他们以游客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重点从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咨询、旅游安全、旅游标识等方面着手,把厕所革命、咨询服务、旅游交通等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全面提升黄浦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党的十九大将指引我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上海正在全力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也离不开‘处处可看,时时宜游’的旅游环境,我们将以创新改革为驱动,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从封闭式的旅游景区景点走向开放式的旅游景观空间体系打造,全面形成全域旅游的产业形态和空间格局,摸索并趟出我国超大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新路。”徐未晚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