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造假源自政绩观扭曲

16.02.2015  09:41

  媒体15日报道了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的衡山县统计造假行为——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问:一个统计学家,一个地理学家,一个长跑冠军在沙漠里迷了路,谁活下来的机率大?答案是统计学家,因为统计水分最多。一直以来,公众对统计造假行为深恶痛绝,国家也三令五申严禁统计造假,既制定了《统计法》,又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还实行了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制度。但是统计数据造假行为却从未绝迹。

  统计造假屡禁不绝,归根结底是造假成本低,官员获利大。一方面,对于统计造假行为的处理问责不力,反过来纵容和助长统计造假之风。另一方面,在扭曲的政绩观指引下,“数字出官”成为官场潜规则,诱导官员为了追逐数字政绩而造假统计数据,由此形成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恶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领导多次指出“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的最大腐败”。对于统计造假行为,就应当成犯罪行为看待,必须以反腐败的严苛标准予以惩治。对于统计造假的幕后决策者、直接参与人员等一干人员,不能只是简单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必须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何勇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