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统考”榜单发布 五个设区市夺得“第一等次”

07.05.2020  13:41

  年度“统考”榜单发布,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宿迁五个设区市夺得“第一等次”。其中,来自苏北地区的“黑马”宿迁,首次闯入“第一方阵”。

  全省“统考”,既是各地各部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展示,更是全省上下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的集中检验。素有“学霸”之称的江苏,历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从激烈的市域竞争中斩获第一等次的,无疑是“学霸中的学霸”,他们交上的是怎样的答卷?

  考出发展,高质量发展效益显现

  GDP增长7.8%、增速居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城市首位,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省会城市第3位——即便放到全国来看,南京拿出的2019年度成绩单也是相当亮眼。年度“统考”中,南京稳夺“第一等次”。

  “最强地级市”苏州也不逊色:多个指标名列前茅,在创新驱动、生态保护、民生共享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同在“第一方阵”的无锡,营商环境指数、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等综合性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后起之秀南通,上交答卷相当“绿色”: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省考指标中多个指标名列前茅;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绿色发展指数持续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更是提升发展效能的“助推器”。综合考核引领之下,全省上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意识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

  以指挥棒引导实践,南京市连续三年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在政治对标的大前提下全面开展创新、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八个对标”。

  “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系统工程系统干、创新文章创新做,在重点突破中增创优势。”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去年,南京聚焦创新名城,推出一系列“大手笔”:校地合作“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组建近300家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出近4000家科技企业,5名诺奖得主、86名中外院士参与其中;走出国门设立28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立足国内首批向32个国内一流高校院所派驻科技专员,同时打造“南京创新周”重大平台和60万平方米的“城市硅巷”,吸引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的首个境外科创中心布局南京……这些动作,为南京打造了资源要素集聚“强磁场”。

  考出动力,迸发“”的激情

  位于苏北的宿迁在激烈的市域竞争中能一跃成为“优等生”,令人惊艳。

  翻阅成绩单,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用“厚实提气”来形容。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2.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本质就是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宿迁的制胜法宝。

  “宿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破解这一问题只有靠加快高质量发展;最难的问题是民生短板,我们量力而行,更尽力而为。”张爱军说,2019年,宿迁狠抓项目引建、狠抓提档升级、狠抓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农房改善、办实办好民生实事,取得积极成效。

  对比2018年,宿迁市在小康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南北共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大幅度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指标和党的建设大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宿迁的城市信用排名也从全国第48位上升到第10位。

  进位幅度大,是宿迁本次考核跻身第一方阵的关键因素,而鼓励进步、提倡发展,是综合考核制度设计的重要目标。2019年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的权重从原来的各占一半调整为6:4,这就意味着,要想“考得好”,不仅要做到“总量”和“质量”并重,而且还要力争“水平”和“发展”并重。

  “通过这张成绩单,我们既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差距。”无锡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崔荣国说。

  考核是比拼实绩的“大擂台”,通过综合考核,全省上下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

  拿起考核指挥棒,无锡开展市管领导干部担当指数评定,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引导干部对照检视、补缺补差,激励干部闻令而动、遵令而行。结合考核结果,无锡形成“可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需提醒谈话或组织调整”等三类干部名单,2019年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市管领导干部中,在前两类干部名单的占71%,此外还有9位考核优秀的镇街干部获提拔重用。

  考核结果与“三项机制”的融合使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不竭的人才动力。

  考出方向,比学赶超对标“最一流

  “实现绿色发展,决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说。

  2019年,南通提交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这份答卷折射着南通发展的产业之变、理念之变。

  近年来,南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压减一批落后过剩产能,整改关闭一批“散乱污”企业,通过破旧立新、腾笼换鸟,为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腾出环境容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增添发展绿色动能。2019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21家,创历史新高,新增数列全省第4位;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级支撑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南通,南通创新区签约或过渡入住的科研院所、新兴研发机构等达68家。

  2020年,是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重要历史关口。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

  不止是南通,通过综合考核,全省上下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对标一流“比学赶超”的决心雄心愈发坚定。

  “我们就是要与最一流的比。”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苏州一直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勇当‘两个标杆’”的殷切期望,把自己放到更高的坐标系中,主动与国际一流城市、全国其他19个重点城市尤其是万亿俱乐部成员比一比。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对标找差活动,列出50多项差距短板、70多个赶超举措,并结合今年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指标、每一个具体标杆上。

  比如针对“经济运行质效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的短板,苏州优化四大先导产业布局,重点聚焦生物医药这个“第一产业”,召开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努力打造“中国药谷”;培育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航空产业,着力打造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等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今年新增10家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力争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总量突破1万家;抓好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加快建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水平推进“姑苏实验室”建设。

  在今年初的作风建设大会上,苏州鲜明提出“一往无前追求最优目标”,并宣布新一年作风建设三件事:创立改革创新“特别奖”、设立转变作风“曝光台”、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我们就是要把全市党员干部挑战最极限的热情、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的第一和唯一。”蓝绍敏充满信心地说。(郁 芬)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

彰显“新金绿” 矢志“双胜利”——“南京速度”背后的发展逻辑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挑战,南京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在连续11个季度保持增速8%左右基础上,今年一季度逆势增长1.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