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资源构建水上安全共治格局

25.02.2016  20:08

    2月23日,2016年全省地方海事船检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理顺海事船检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船检、船员管理改革,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水运物流更加高效畅通、内河航运更加绿色环保提供更好的保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二五”期间,全省地方海事船检系统努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辖区水上交通事故数量与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一五”相比分别下降20.4%和8.8%。开展“救生衣行动”,免费发放1.8万只救生浮具,推进“三心渡口”工程,建立了“政府主管、渡工负责、学校组织、海事监督”的渡运护学机制;完成船舶建造检验2.2万艘、1833.5万总吨,完成营运检验23.6万艘、9000万总吨,完成船用产品检验16.2万件(台、套),完成审图1.1万套,船检社会满意度达90%;完成“十二五”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任务。

      会议明确,“十三五”我省地方海事船检工作要全面落实“六大体系、六个提升”的“三化”建设任务,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机制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海事发展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强船舶污染监视监测手段,统筹内外资源,加强与周边省市海事船检部门协作联动,主动沟通港口、水利、航道、船闸等,构建相关部门广泛参加的水上安全共治格局。要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服务社会”的宗旨,进一步拓展惠民生举措,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从解决好相对人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出行安全问题、船员权益问题入手,保护好水上人命安全和水域环境安全,营造公平正义的水上交通法治环境,切实让群众共享海事发展成果。今年将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试点,利用AIS,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实施到港船舶动态监管,开展“平安船舶”专项行动,完成京杭运河江苏段水运应用LNG综合示范区工程任务,加快“法治海事”建设,将巡航里程、次数、人员等全部纳入动态执法系统和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实施红白灰船厂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船舶建造检验质量飞行检查制度,进一步推进新建船舶船型标准化工作,有效控制不符合标准化船型尺度新建船舶航行于京杭运河等。(苏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