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呈现多个新亮点 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06.11.2014  19:28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为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3%,较第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且增速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这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新常态之痛、转型阵痛”之声不绝于耳,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中国经济何时探底的争论。

  笔者认为,转型阵痛是事实,也是必然,但是唯GDP增速是从势必带来不必要的担忧。中国经济已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与过去两位数的增速相比,7.5%左右的增速会让许多人难以适应;而对过剩产业而言,增速放缓的过程尤其艰难,它们面临需求不足、产品价格走低等普遍情况,甚至部分企业将被淘汰。纵观世界各国,7.5%左右的增速,尤其是高速发展几十年以后仍能维持这一速度,实属不易,并且这对于中国而言其实也是足够的。如果结合就业和物价指数来看,2014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CPI同比增幅为2.1%,物价总体保持稳定。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基本状况并不悲观。

  第三季度GDP增速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投资增速的放缓。数据显示,1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6.1%,比上半年降低1.2%;各项目中,只有铁路投资加速。二是房地产低迷。2014年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同比增长12.5%,较上半年回落1.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9.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8.9%。目前,房地产行业处于整体调整的大环境,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偏紧,导致投资意愿也较弱,上下游企业也因此深受影响。但是,投资增速的放缓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政策不应再过度依赖于投资调节。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也益处良多,虽然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平衡供需可能仍需要一定过程,但这会迫使房地产开发商放缓土地购置和开工步伐,积极布局销售,从而改善现金流。

  此外,应注意目前我国经济状况中存在的一些积极现象。

  首先,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增速回升,而消费增速也保持平稳。201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94223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5.1%,进口增长1.3%。美国经济形势持续回暖,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支撑出口形势向好的主要因素。就消费情况而言,尽管前三季度消费名义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速达10.8%,与上半年基本持平。

  其次,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从生产角度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升至46.7%,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继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后,这一趋势得以延续。并且,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体现在过剩产业产能调整和新产业持续增长上。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占比提升,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的贡献率7个百分点左右。如前文所述,经济结构改善的效果也体现在就业上。从消费平稳增长、服务业占比上升、就业增长趋势良好以及几方面数据相互印证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似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反映的那么大。

  再次,尽管投资增速下滑,但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150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3%,增速比前8个月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7%,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七成。这主要源于近年来政策对民间投资的持续松绑,一系列民资市场准入和核准范围缩减政策初步显现出了成效。

  最后,则是备受关注的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的现象。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8.2%,实际增速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此外,居民收入名义增速高于财政收入8.1%的增长速度和企业利润增速,即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增加。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527元,同比名义增长11.8%,实际增长9.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一方面,这一增速仍在预期当中;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提升。未来仍需要坚持结构调整,通过改革等手段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