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学会会长:经济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
当前江苏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存在着动力失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转型又该何去何从?在国内经济严峻的情况下,江苏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学会学术沙龙上,十余位学者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江苏省经济学会会长刘志彪认为,经济转型人才是关键,江苏应通过人才的引进,达到聚合效应,实现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
刘志彪表示,江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国际市场疲软的现状下,这种基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拖累江苏经济的发展。他认为,江苏要实现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变,应将原来单纯的投资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来建设创新驱动省份的建设。
“实现创新驱动,人才是重中之重,”刘志彪认为,江苏要把吸引人才作为重中之重,要比过去,要以更大的代价,更高的热情,更多的手段来挖人才。通过高端人才的聚合,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吴先满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怎样让改革惠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怎样让老百姓的利益在改革当中得到增进,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生驱动的核心要义就是围绕民生的改善提高,扩大消费” 吴先满认为,要实现江苏经济的转型发展,应将民生驱动上升到江苏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来。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江苏应将居民的收入改善提高,民生改善等作为工作一大重心,将民生驱动战略与创新驱动、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互补互促。
“经济转型升级要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共同入手。”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向阳认为,江苏经济发展要从速度快、总量大向质量强转变,从重视发展转向重视富民转变。他认为在转变路径和方法上,要把握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推动企业和产品从粗制滥造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从“做概念”向发展实体经济转变。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