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今年经济发展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5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徐绍史介绍说,今年大家都格外地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势。由于1月份已经出了一些数据,所以有一些朋友有一些担忧,这是非常正常的。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来看,一些指标1月份走低,但是2月份又有了小幅的回升。1月份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消费基本上平稳,投资也比较平稳,但是一些实物工作量增幅并不大,就是实物量的指标,比如发电量、货运量并不高。大家特别关注进出口是双降,CPI只有0.8%,PPI也在回落,同比回落了4.3个点,环比回落了1.1个点,那么有一些朋友就开始担心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出现惯性的下滑。
2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1月份的数据之所以这样,我考虑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确实有经济下行的因素;第二个原因,春节的错月,去年的春节和今年的春节是错月的,所以去年1月份的基数就比较高,今年如果要对比的话,同比就容易走低了。第三个原因,今年的气温要高于去年,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些能源的使用数量。
2月份有一些数据特别是先行指数已经开始小幅地回升,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制造业的PMI上升到49.9%,比1月份上升了0.1个点;非制造业PMI上升到53.9%,比1月份上升了0.2个点;出口先导指数上升到39.6%,比1月份上升了1个点。
这些先行指数的上升,它也表明社会的预期在趋稳,市场的信心在回升,它会对今后经济的走势产生积极影响,所以1月份、2月份要这么看,1月份确实走低,2月份已经有小幅的回升。
对全年的经济走势,我认为是三句话,即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第一,下行压力还是不小,国际经济现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你们也都可以看到,美元走强、油价下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在放缓,这也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国内的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我们可以想象,今年外需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善,消费应该是有平稳的增长,投资可能还会缓慢的调整。现在同时增长动能的转变,处在青黄不接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加上环境的制约也在持续地强化,房地产、财政、金融、企业一些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所以我认为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应该看到、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迹象,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跟踪、分析、研判经济走势。
第二句话叫有利条件不少。我们国家的经济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的余地,也有较强的基础支撑的能力。大家可以看到,近期国家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还有加大投资力度等等一些宏观政策。在这些宏观政策的作用下,社会预期趋稳,市场信心增强,社会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回升,所以我认为有利的条件还是不少的。我们还要从大的方面来看,第一,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不断地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依法治国还会为我们整个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第二,还有一个大的有利条件就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一定会孕育着新的增长动力。第三,从微观主体来看,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而且转型升级的愿望也在提升。第四,我们从宏观调控来看,这几年政府宏观调控经过探索、创新,宏观调控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们认为有利条件还是不少的。
第三句话叫发展信心不减。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尽管我们碰到的难和险不少,但是时和势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大家也可以看到,虽然经济增速在回落,但是没有出现惯性下滑。虽然化解过剩产能十分艰难,但是新兴业态方兴未艾。虽然一些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是我们调控手段的空间很大,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地去实现减速不减势、经济提质又增效,对这一点大家还是应该充满信心的。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还讲到今年政府确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左右,这个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想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7%左右,它是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研究的,它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充分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和推进结构调整的双重需要,也充分考虑了就业、收入等民生的要求,而且确定7%左右也符合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规律,同时又符合方方面面的预期。我还想提及一点,它与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是相衔接的。我认为确定7%左右的预期目标较好地把握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那么7%的目标又是预期性的、引导性的。作为发改委来说,我们一定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来努力取得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