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加快泰州四个名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泰州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做到中央和省委有要求,泰州有行动,落实有成效,真正把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转化为谋划“十三五”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
蓝绍敏提出,要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与谋划泰州发展相结合,切实做好“五四三二一”:“五”,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泰州各项工作中去。“四”,就是把泰州建成“四大名城”,以大健康产业集聚为特色的中国医药名城,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以文昌水秀、古今交融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水城水乡、都市花园为特色的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三”,就是紧紧抓住“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这三大主题工作不动摇不懈怠。“二”,就是牢记两个关键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发展,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既治不正,也治不为,严出动力,严出活力,严出战斗力。“一”,就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最核心的目标,实现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小康,更加注重小康成果的代表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的小康。
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泰兴市宣堡镇向栽苗木的农民了解土地流转情况。顾祥忠摄
蓝绍敏认为,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也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未来五年,是提升泰州在全省乃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位的关键五年。泰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我们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三个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展现出现实模样。“十三五”期间,泰州对“三个名城”的内涵要进一步拓展。其中,医药名城建设要确立全球视野、致力国内一流、彰显大健康产业集聚特色;文化名城建设要传承历史文化,培育现代文明,体现文昌水秀、古今交融特色;生态名城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长三角都市圈,让水城水乡、都市花园成为发展的目标。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泰州市委在谋划“十三五”发展任务时,增加了建设“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新目标。
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泰兴市宣堡镇向农民了解银杏生产销售情况。顾祥忠摄
“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提出,是泰州潜在优势的再挖掘,是泰州未来优势的新定位。”蓝绍敏分析说,纵观新泰州的发展历程,建市以来的第一个10年,正是抓住了组建地级泰州市的机遇,拉开了发展框架;第二个10年,正是抓住了中国医药城建设的机遇,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转型;下一个10年,泰州必须进一步放大港口优势,以港兴城、以港兴市。建设港口名城,既是泰州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优势的最大潜力所在,又是融入国家战略的最重要抓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泰州的岸线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江海换装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知名港口都看好泰州港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必须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城镇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泰州将把港口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全力打造“江海联运中心港”,努力建成服务大洋洲、东南亚、东北亚的近洋直达港口、远洋中转基地,成为辐射长江中上游、支撑本地转型升级的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泰州还要加快拓展对外合作,真正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开放门户,“十三五”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泰州将把创新摆在‘十三五’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蓝绍敏说,泰州已确定“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是:在培育泰州产业发展新优势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调“聚焦聚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强调“调优调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强调“提质提速”,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强调“强农富农”;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上,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尤其要强化高端人才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放大科技创新券、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券、人才购房券等政策效应,更富成效集聚高端人才、技术、项目,为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在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上,不仅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更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和带动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咬定“泰州制造业‘十三五’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这一目标,蓝绍敏对再造泰州产业发展优势充满信心。他表示,泰州将进一步聚焦聚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三个重点,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这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十三五”期末形成5000亿元规模。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重点紧扣“药、医、养、游”,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支撑,以国家级前沿医疗技术应用基地、长江流域康复养生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医养结合养老胜地为目标追求,建设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城市,“十三五”期末达到2000亿元规模。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重点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实现造船大市向造船强市的新跨越,“十三五”期末达到1500亿元规模。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要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组件、动力电池、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产品为重点,加快招引一批龙头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十三五”期末达到1500亿元规模。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顾介铸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