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之四:细心发现问题 创新解决问题宫衍平

05.05.2015  16:31

  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记者 程远)宫衍平,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带电高级技师,南京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工作29年来,他作为输电线路的“清道夫”,享有“空军司令”的美誉。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锤炼技能保安全、创新发明提工效”为目标,依托“细心发现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开展班组各项活动。

   细致之心发现诉求,减少班组运转“反作用力

  班组中有老中青三类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思维模式、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老员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受限于年龄和时代原因,知识结构不够全面,思想相对保守,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较为滞后。而青年员工刚从大学毕业,需要有一个从大学到职场的转变期。他们知识储备较为丰厚,但是实际工作技能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宫衍平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把全体成员凝聚到一起,形成推动班组前进的“作用力”,有效缓冲阻碍班组前进的“反作用力”。

  2013年12月,输电运检室举行全员技能比武,班组里2名青年员工小杨与小洪积极报名参加。由于比赛项目是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与日常工作内容相近,平时看班里的老师傅完成这些项目很轻松,小杨与小洪认为自己年轻力壮,应该没什么难度。第一次到达实训场地,系好安全带做好安全措施之后,小杨与小洪便积极主动要求上塔,并没有让老师傅陪同,但是真正开始爬塔后才发现远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宫衍平全程关注2名青年员工的表现,直到他们从塔上下来才对他们说:“你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也有年轻人的冲劲,平时也很认真的观察学习班里老师傅是如何工作的,但是你们缺少实践的经验,实际自己干活和看别人干活是两个概念。下面你们跟着我一步步操作。”之后,两人跟着宫衍平开始一步一步学习,从最基本的爬塔、安全带的使用、工具袋的摆放等,到作业时人员站位、工具使用技巧、绳结打法、上下人员的配合等方面进行学习,他们这才发现简简单单的线路作业还有这么多门道,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日后不断学习的心。

  2014年9月,输电运检室启用了智能巡检导航系统,涵盖智能巡检、隐患预控、智能导航等3大模块,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取移动终端巡线轨迹,实时考察巡线人员巡查到位情况。同时,为了工作方便,给管理人员配发了一台平板移动终端,宫衍平也在其列。宫衍平虽然能接受新电子产品,但是不太懂操作方法,不过他没有因为不懂就拒绝学习,他仍然向班里的青年员工虚心请教、不懂就问,而青年员工也从内网与外网的切换、某一线路某一杆塔的定位与导航、隐患情况查询、缺陷的查看等方面耐心地向宫衍平讲解,直到熟练掌握。

   敬业之心加强锤炼,形成技能提升“加速度

  在实际检修工作中,班组成员常常会反复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宫衍平意识到必须突出带电作业专业技能优势,用技能做保障,让班组员工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后劲越来越充足。

  在带电作业班,宫衍平既是班长,也是师傅,班上的业务骨干几乎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深深明白这份事业只有依靠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可靠的进行下去。为此,他在工作中总是身体力行,将自己的全部经验与知识都给大家分享,确保班上的每个人都能迅速成长为岗位上的专家能手。每开展一个新项目,他都第一个上去亲自操作,用自己言行影响着周围同事。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三大要诀:工具可靠、技术过硬、人员可信。每次带电作业前,他总要反复强调几遍“安全”经,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他更是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程序和要领,由于安全工作抓得扎实,带电班一次又一次地安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在技能提升方面,宫衍平要求班组对长期积累的文字、影像资料按作业方式和缺陷类型整理。通过资料回放学习,巩固优点、修正缺陷、弥补不足,最终形成技术要点和作业经验,并利用班组学习、月度讲堂等载体多次交流学习。

  2011年7月16日,位于下关电厂附近的220千伏下晓2577线11#-12#下相导线上缠绕了一只约50米长的风筝,宫衍平带领班组人员前往抢修。经过现场勘查,发现该杆塔位于湖中导线为垂直排列,如按常规带电作业方法施工十分困难和不便,由于该线路是南京城北地区主要通道,如停电消缺将会给社会、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根据长期以来对同类缺陷处理方式的整理与总结,加上丰富的现场经验,他最终决定采用绝缘滑车和绝缘绳索相互配合,利用绝缘绳索缠绕和火烧等方法进行消缺。时值夏日三伏天气,烈日当空,室外温度已近40度,待宫衍平和作业人员小曾下来,两人早已汗流浃背。同一班组的青年员工小洪和小杨见状,要替换他上杆作业。宫衍平却摇摇头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火烧”方式,上面的情况我也熟悉,还是由我继续完成吧,小杨你继续做好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小洪替下小曾作业。”歇息片刻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作业中,最终,成功消除本次重大缺陷,圆满完成“火烧”消缺的首次试验,为今后消除同类缺陷做好实践基础。

   进取之心坚持探索,形成创新意识“惯性

  不仅仅是在工作时不断地翻山越岭,检修线路。休息时间,宫衍平也在不断攀登一座座技术创新的高峰。

  在他的家中,有间十几平方米的书房,里面除了一张电脑桌与一张床,便是一堆堆、一叠叠的书籍、资料。妻子都说不清他有多少个休息日是把自己关在书房中。在单位,宫衍平更是抓紧点滴时间精研业务。他的徒弟洪露住在单位附近,常在下班后透过窗户看到师父在班组查资料、写东西。“我开始很疑惑,我们是在一线工作的基层班组,哪还有文案工作要做啊?”终于有一天,洪露按捺不住好奇心敲开了班组的门,问师父到底在做什么。宫衍平看着这一头雾水的毛头小伙,笑了:“突然来灵感,想到一个带电作业工具的新式改进方法,得把思路整理一下写出来。虽然现在不一定用得着,但将来也许能起大作用。

  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012年6月23日,110千伏高杨922线#3塔的耐张线夹有严重的发热现象,根据运行经验和现场勘查,缺陷原因是由于线夹螺栓松动,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导线失去支撑的保护而掉落,容易造成对交跨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而发生事故。情况十分紧急,宫衍平临危受命。他根据二十多年的经验,发现要处理这类缺陷,目前有两种方案:一、停电复紧。在线路停电的情况下,从横担挂梯子人直接下到导线复紧螺栓,方法简单,耗时少,但该条线路输送容量大,停电处理相对困难;二、带电复紧。工作人员身穿屏蔽服采用等电位方法到达导线操作,需要绑扎梯子,人员进入带电体费时、费力,又不安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宫衍平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将棘轮扳手和绝缘棒组合在一起,整个紧固线夹螺栓的时间只需要20分钟,大大的提高了带电紧固导线线夹螺栓的工作效率。结果既省力省时,人员也不需要进入带电体工作,保护了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保障了电网的设备安全。

  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南京公司成立了以宫衍平命名的“技师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共研制出6套新型带电作业专用工具,已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另有5项专利已被授权。自2009年以来,所在班组连续6年获得南京供电公司QC发布一等奖,4项成果荣获全国QC发表赛一等奖,6次获得省市及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

  输电带电作业班在他带领下,完成安全带电作业2000余次,平均每年执行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票200余张,减少主网停电3060小时,多供电量达55080万千瓦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宫衍平带领的带电作业班连续29年带电作业无事故。带电班也因此被南京市团委评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每年被市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连续5年被市公司、省公司评为优秀班组。

  宫衍平坚持“细心发现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老中青三代员工的各自特点,扬长避短,形成了班组成员间坚实的凝聚力、提高了带电检修的工作效能、促进了班组建设的稳步发展!

  宫衍平回顾自己的班长生涯,从蹒跚前行的跌跌撞撞,到稳稳当当地坚定前行;从迷茫于纷繁复杂的班组事务,到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工作。其间前进的动力,都源于不断学习实践、不断积累方法经验。他认为,面对公司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变革,面对班组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呵护好“细致、敬业、进取”之心,掌握好“班组力学三定律”,才能使工作时刻围绕班组发展,始终服务员工需要。只要借着这股人人都在为梦想而奋斗的时代之风,带电班必将继续展翅高飞,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承担保驾护航的重任!

原标题: 【弘扬劳模精神】之四:细心发现问题 创新解决问题宫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