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题图:余萍肖勇摄
4月23日8时许,南京市渡江路1号,江面上不时传来轮船汽笛长鸣,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升国旗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无数双眼睛凝视国旗冉冉升起。社会人士行注目礼、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向南京胜利致敬,向先烈致敬,向老兵致敬。
“阳光,再一次倾诉虎踞龙盘今胜昔的豪情;涛声,又一次回荡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歌。”南京中华中学的70名中学生献词《渡江战歌》。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当年参加渡江战役的94岁老兵李剑锋说,他忘不了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那么多战友牺牲了,他活下来了。李剑锋穿一身整洁的新四军军装,胸前的渡江胜利纪念章分外醒目。渡江战役时,他担任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教导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挹江门浩浩荡荡入城,南京解放。70个春秋之后,渡江胜利纪念馆里一张张黑白照片,定格了烽火和湍流,讲述着无数的英雄传奇。
一张第二野战军直属队的南征宣誓照片,让李剑锋的眼中透出神采:“那些年,我经常踩着凳子,右手握拳举过头顶,带领连队高唱战歌——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一把力,打过那南京过新年。”李剑锋唱起自己创作的歌曲,劲头十足。至今,他仍能从头到尾唱一遍。
1949年的李剑锋24岁,他用“有劲”两个字形容那一年的人和事。“渡江战役前夕,毛主席号召我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每个战士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都想夺取最后的胜利。”
渡江时,李剑锋所在团在突击仪征十二圩时受阻。“我拄着拐杖和通讯员谭义联沿水沟一路走,不料进入敌人火力点。枪声密集,通讯员一把将我拉到身后,为我挡住子弹,自己却倒下了。”他说,23日拂晓,他们终于过了江,江南的地下党同志组织工人开船到江心洲来接,开的是江南发电厂的机器船。
李剑锋说,战士们随时准备牺牲,如果革命需要他牺牲,他也决不犹豫。当年战友互相告别的时候,常说“不死明天见”。再次见面时,大家互相一抱:“哈哈,你还没死。”
70年来,李剑锋经常会回忆渡江那一晚:“这一切靠的是理想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有了这种信念,再大的困难都不算什么。”
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那一刻,骄傲和自豪在我心中升腾。我们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美好的未来继续奋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王殊说,先辈的牺牲换来今天的安宁,让14岁的她肃然起敬。本报记者倪方方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