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对望——丝路新旅程》展示常州智造

08.10.2015  11:45

  10月4日晚,大型纪录片《对望——丝路新旅程》第四集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而常州,一个闪耀的城市,又以活跃的身姿出现在了这部片子中。而就在刚过去的9月30日,常州的身影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才刚刚谢幕。

   常州身影,展现着新丝路时代的现代风貌

  《对望——丝路新旅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立项,五洲传播中心、国家地理频道、新加坡IFA制作公司联合摄制,于10月1日起每晚7:05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是国内第一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创作题材和阐释对象的中外合拍纪录片,纪录片云集国内外顶尖的纪录片摄制团队跨国拍摄,运用了包括航拍、微距摄影、高速摄影在内的多项先进拍摄技术,旨在以国际化视角向世界展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风貌。

  关于大常州的镜头,就出现在10月4日播出的第四集《永恒的通途》中。片中,常州以其强大的制造力、创造力加速着向新丝路融合和贡献的脚步。

  据悉,该片将在国家地理频道、ICN国际电视联播网、香港无线电视TVB8卫星频道以及20余家海外媒体播出。

   两个片段,展示着强大的“常州智造”“常州创造

  丝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延展道路,建立交通。《永恒的通途》讲述的,就是如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丝路的一切。片中第6分35秒到第9分钟,镜头切换到中国版图,定位于江苏常州。我市一家跨国公司正在用新的制造方式,为进入新时代的丝路升级汽车制造业。画面上,公司聘请的德国老师正在传达汽车方面的知识、培训电气工程师。

  骆驼和马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主要交通工具,但是丝绸之路上,一些古代道路逐渐被废弃,被高速公路网络和车辆所取代。如今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在走向现代,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如今年汽车制造量超两千万台,十年之后可能达三千万台。

  常州的镜头还远不止这样。在第22分30秒,常州身影再次出现。现代的丝绸之路上,机器人取代了人力,在工厂里做着大量的重要工作。于是,该片带我们走进了常州另一家跨国公司,公司正在训练他们的新人成为新时代的员工,而他们必须有足够专业的能力管理和控制高科技的机器人们。片中以一个刚刚毕业的新人为切入点,讲述了他在机械制造方面学习的过程,直到第26分50秒结束。

  常州外宣微信公众号“青果巷部落”作为“发现你不知道的常州”的灵敏“探测器”,于10月3日推送了《继被习大大“带”到美国,大常州再次被带入“奇幻漂流”》的头条,受到了网友们的纷纷点赞。(董逸)

   都说好事成双,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佳话”,也打动了央视非遗纪录片编导

     7分钟的《传承》,说一位常州人的坚守

  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承办的大型纪录片《传承》,将于今年10月在国际频道推出。该片所寻访和拍摄的“传承人”,都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项目的最高水平或最有代表性的承载和传习的人物。

  让常州人自豪的是,我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成为了其中一节内容。去年秋天,《传承》剧组一行人来常,对留青竹刻传承人——徐秉方一家三代进行了历时多天的全方位拍摄。据悉,江苏省只有留青竹刻和苏州的国画颜料两个项目入选该片。日前,记者采访了央视编导、纪录片《传承》导演之一薛红霞,回顾了纪录片的拍摄历程。

   常州留青竹刻有近7分钟的呈现

  纪录片《传承》采用纪实采访的方式,鲜活生动地展现两岸传统文化特色项目,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七集纪录片的第一集《》和第七集《》分别是开篇和结尾,中间五集则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五行学说”为主线,分别为《》、《》、《》、《》《》,取其表意,展示与其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技艺。每集时长45分钟。

  薛红霞介绍,近年来文化传承一直都是热点关注的话题。去年,央视与文化部国家非遗中心合作,寻访了200多位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承人,也到常州来过几次,最终将目光锁定了留青竹刻。

  经过几轮筛选,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有50多位传承人的故事,每集7个故事,留青竹刻作为《》这个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将有近7分钟的呈现,这在所有故事中,算是完整性、时长都比较长的了。

  

  央视非遗纪录片《传承》拍摄工作照,留青竹刻传承人上山采毛竹

   一家三代“传承佳话”打动央视编导

  常州是留青竹刻的中心。薛红霞说,之所以选择徐氏一家,不仅在于这一家人的竹刻成就体现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的体系,在常州拍摄的期间,她感触最深的还是三代竹刻人的执着坚守:爷爷徐素白,是常州徐氏竹刻的创始人,以擅长留青竹刻著称艺坛,是20世纪中期海派竹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子徐秉方继承家学,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徐秉方的两个女儿徐文静和徐春静,10多年前出于对留青竹刻的热爱,分别辞去电力公司和空姐的工作,如今分别成为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双双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展览上获得过大奖。

  “没想到小小一片竹简,背后是如此漫长的制作和探索。”拍摄该片,薛红霞记忆尤深的是,和徐氏父女一同进山采毛竹、在山里煮毛竹的历程,山路陡峭又下着雨,既要爬山又要砍竹子,一路上确实很艰辛。

  和一些艺术品“信手拈来”甚至可以流水线量产不同,留青竹刻的传承人们运刀随心,刻出的是自己的情感和体悟。徐家姐妹的花鸟鱼虫作品至少得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件,徐秉方的留青山水竹刻作品则要花上数月时间,这样的作品,他一年最多创作两三件。

  薛红霞说,该片除了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还将登陆央视一套和九套,摄制组还筹备拍摄第二季节目,也有可能再次踏足常州,寻访、挖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陈期 刘懿 董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