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上崛起美丽乡村
八字桥附近的店铺。陆环宇摄
如今的八字桥。陆环宇摄
八字桥战斗:夹港战斗后,国民党102旅304团、306团从生祠堂出发,对靖西“清剿”,寻找独立团主力作战。
1947年2月13日晚,靖江独立团三营进驻新桥村唐大圩,刚一落脚即发现敌情,营长孙滨率两个连正面迎敌,一个连在礼士桥专打增援之敌,狙击部队在新桥村八字桥被敌人优势兵力包围。面对险恶的战况,施仁广等战士组成敢死队,摧毁敌人火力点后壮烈牺牲。此时,回援部队与狙击部队兵会一处,与敌军展开白刃战。
八字桥战斗前后经历两个多小时,战况惨烈。战斗结束后,敌退回生祠堂据点,独立团主力三营亦撤出靖江休整。
沿着公新公路一路向西,越过高山桥,进入新桥镇核心区,便到了新桥村。
高山桥是新桥人最为熟悉的,其往西不远处,还有一座桥,长、宽数十米,名为八字桥,如今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处于繁华路段,每天承载无数人流车流,八字桥犹如一位老人,见证着新桥村发展的进程。而在她的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7年初,夹港战斗后,遭到重创的敌人对靖西的“清剿”逐渐升级,扬言要杀尽该地区人民。面对敌人的血腥暴行,靖江独立团决定伺机严惩敌人。
1947年2月13日晚,靖江县独立团派三营进驻新桥村唐大圩一带,卡住八字桥口打击敌人,枪声、手榴弹声不绝于耳,顷刻间先头部队的敌人倒下了四五十个,慌忙退向桥口组织还击。增援敌人赶到后,冲过三营的狙击,堵死了三营的唯一退路。面对险恶的战况,施仁广等五位战士组成敢死队,彻底摧毁了敌人占领的要害。战斗越来越激烈,战场也越缩越小,敌我双方挤在窄小的空地上互相拼杀。面对我军的强势增援,敌人连连败退,慌忙逃回生祠堂据点。
1947年是苏北地区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地方还乡团武装斗争最艰苦的一年。八字桥战斗后,因主力部队北撤,留在地方的共产党人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只能白天分散隐蔽躲藏,晚上再出来活动。
当时,四墩子东首“腰沟垈”地下党员上四圩乡乡干严华友与6名战友藏在东兴秦某家猪圈的地洞里,不料被秦某之妻出卖。太和熊家圩据点团长陶国珍得知情报后,带领一个排包围秦某家的猪圈,用机枪对准洞内扫射,当场打死4人。后来敌人往洞里灌水,严华友等3人子弹打完。当敌人再次用机枪向洞内扫射时,严华友身受重伤,在押往四墩子的途中被杀害。
事后,乡亲们将7位烈士的遗体合葬在腰沟垈“晃晃桥”旁边高岸上。后来,人们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烈士,自发将“晃晃桥”改名为烈士桥。2008年,烈士桥旁竖立了崭新的革命烈士碑,严华友、王俊邦、常栋庭、刘炳贤、王纪富、丁纪成、黄德明等烈士的名字刻在了纪念碑上,名留千古,永远受人敬仰。
新桥村东临上九圩港,西依青龙港,公新公路穿村而过。新桥村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处处跳动着红色脉搏,代代讲述着红色故事。历史的光荣激励着新桥村人民顽强拼搏开创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片血染的红土地,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今日走进新桥村,可见笔直平整的乡间公路向前延伸,时有小汽车穿行在道路上,道路两旁一排排精致的农舍掩映在绿树间,尽情展示着美丽乡村的宁静和秀美。今年83岁的新桥村村民朱圣银是村里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一辈人。他还记得当年渡江战役的情景。“那时我只有10多岁,记得每天晚上战士们都在演习。”朱圣银说,渡江前,有战士住在他家两三天时间,驮着炮弹的马车就放在他家门后。如今,退休多年的朱圣银正安享晚年,家里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我家房屋已经翻建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好。”朱圣银说,他闲暇时,常常去周边的小公园转转,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作为新桥镇的核心区域,新桥村见证了新桥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新桥村党委副书记耿龙章出生在新桥村唐大圩,今年60岁,据他回忆,小时候,他还住在草房里,门前有一大片农田,大家主要以种田为生。后来,周边建起了不少工厂,圩上有村民开始到厂里上班。新桥撤乡建镇后,因为是集镇核心区,新桥村可谓一年一个变化。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宽敞的楼房,老街上商铺林立,新桥村可谓是新桥镇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2017年,借助新桥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契机,新桥村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组建保洁团队,确保村庄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目前,新桥村通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质化,“八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村民家前屋后达到清洁化,村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绿化,居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装袋化。
新桥村党委书记朱杰说,光荣属于过去,未来充满希望。新桥村“两委”将带领全体村民一起,弘扬“东线第一帆”精神,抓住区位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生活更富裕、更幸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