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船”故里拥抱“海丝”新机遇 汕头扬帆再起航
中新社汕头1月10日电题:“红头船”故里拥抱“海丝”新机遇百年商埠汕头扬帆再起航
中新社记者章新新张见悦唐贵江
“汕头已经完成20平方公里的围海造地工程,这里将成为汕头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目前招商和开发活动正紧锣密鼓推进中。”站在汕头东海岸新城片区围海造地的工地上,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如是说。不远处,蓝天白云下,海浪拍打着海岸,不少带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施工。
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为中国四大特区之一的百年商埠汕头,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再次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赋予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要使命。
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看来,这一使命不仅将带动汕头的发展,还将对整个周边地区具有深远的辐射影响。
随着汕头总部经济、商务服务、金融创新、医疗服务、文化创意等众多产业的汇集,汕头“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建设,将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全面铺开。
汕头市长郑人豪称,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汕头正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蓝色海洋综合开发;打造阳光、法治、服务型政府。汕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潜力巨大。
位于汕头老市区的汕头华侨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和文字资料,默默地向来访的人们讲述着汕头曾经的荣光:1860年,汕头就开埠设关,逐步成为南粤最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美誉。数以万计的潮汕人,就是从汕头搭乘早期的“红头船”闯南洋,形成了今日潮汕籍华侨遍布东南亚的格局。
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重要路径,当下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进入2014年后,随着丝路基金的设立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的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的战略构想正逐步迈入务实合作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有专家称,这将助力中国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这一庞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包括广东在内众多沿海省份的目光。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表示,汕头要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全球侨商侨胞力量,全方位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更高起点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国家推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
根据国侨办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超过6000万的海外华侨华人。其中,祖籍潮汕的华侨人数超过1000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更集中了80%的潮汕籍海外侨胞。
陈茂辉指出,汕头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线上,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有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28公里。汕头港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以及国内各大港口都有货运往来。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是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优势。
在汕头澄海宜华木业的现代化展厅中,工作人员介绍说,宜华木业的老板刘绍喜在上世纪80年代以筹来的800元人民币起家,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务遍布全球六大洲的木业大王,宜华木业也成为总资产300多亿元,集木业、地产、投资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包括宜华木业在内的汕头本土企业的崛起,也为汕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和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汕头从官方到民间,那种勇于做事、敢于做事的蓬勃生机和冲劲,这是我们当下发展的最大动力。”提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下的新机遇,当地一名官员如是说。(完)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