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别乱点 免费话费别乱领

15.10.2015  20:40
            网络诈骗花样多,诈骗犯们脑洞大开,千方百计地设置了一个个的陷阱,作案手法科技化、专业化,令广大网民谈之色变,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防范呢?   案件回放1:          周女士在社交网站中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抢红包的链接,点开后发现是500元代金券,而且自己还中了头等奖500元。但要领到这张代金券,需要在指定的网站中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填完资料后还需要扫描页面下的二维码,操作完这些后不到5分钟,周女士就收到了银行提示,自己的银行卡被划掉了1万块钱。 警方分析        用红包的形式诱导用户在特定网址上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下载安装apk后缀的应用,通常都是木马程序,一旦装了这些手机病毒,受害者的支付有关验证码就会被转移到诈骗分子手机上,接着诈骗分子就可以刷你卡上的钱了。 警方提醒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产品安全性上还是有非常高的保护机制,以微信为例,在其他手机上登录微信并且尝试调用绑定的银行卡时,系统会要求用户输入包括身份证号在内的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所以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案件回放2:         网友小李收到同学发来的图片,上面写着“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即可免费100%领取50元手机话费”。小李马上关注了一个名为“聚划算”的微信,还按要求将群发截图发送过去,对方回复称话费将在15天内发放。小李虽然当时略感异常,但并没有多想,两天过后,当小李起床打开手机,发现有无数个来自其父母、亲友的未接电话。小李马上回拨妈妈电话,李妈妈告诉小李,前一天有个自称小李学校“辅导员”的人打来电话,说他吸毒欠钱被绑架了,对方要30万才能放人。李家人拿出全部存款并四处借钱,直到小李打回电话,李家人才知道被骗了。 警方分析        长按二维码后,手机自动打开一个活动网页。其中要求用户先将该活动分享到朋友圈(扩大受骗范围),然后告知用户获得了一定金额红包,但需要关注某个公众号才能够得到。关注公众号并回复领红包内容后,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某个应用,它可以盗取用户手机联系人等信息,并通过云端控制发送诈骗短信。   警方提醒   各位家长朋友们,如果接到类似孩子犯罪被抓、被绑架等电话,一定要先给孩子打电话核实一下或者报警,千万不要给任何人打钱,“莫轻信”才是防骗的终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