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她们一个工作机会有多难?
4月份,大学毕业季的学子们距离离校时间进入倒计时。而即将踏入又一人生阶段的女大学生们,除了对未来的一份憧憬,也有对就业的或多或少的担忧:岗位未到,招聘中的性别歧视还历历在目。
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生干活嫌脏又嫌累?
“作为一名女生,我能深刻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然而,我更希望给女生工作的机会!”
4月2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本科13级的刘林林告诉记者:“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安全管理方向)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的目标是一份和安全相关的工作,但在参加招聘会时,我才发现对女生的歧视不是一点半点,面试也是各种犀利的问题来针对女生。”
“年前参加某建筑公司招聘会,我问他们的人力安全类职位对性别有没有要求,对方没有直接说不要女生,只很委婉的说,他们的安全类在其他学校已招满,连简历都拒收,随后我们班一名男生过去咨询,这名工作人员就爽快地告诉这名男生下午去某教室参加公司面试。”
这样的情景、这样毫不掩饰以性别作为是否面试的选择标准,刘林林和室友遇到多次,为了验证是否因为自己是女生而被拒,她们甚至不怕浪费时间当起了“特务”。
“一次参加中铁某局的招聘会,我和舍友还有同专业一个男生,投完简历之后没有离开,看到他们筛选简历时直接把我和舍友的简历挑出来,直接就丢在了不准面试的那一堆中。”
刘林林告诉记者:“他们面试是在学校招聘大厅进行的,我和舍友就一直在后面看他们面试,参加面试的没有一个女生。一个土木专业的女生拿着简历问人力自己为什么不能进面试,人力的回答是:女生在面试时候都说自己能干、能吃苦,可是在干活时又是嫌脏又是嫌累的,还要涂各种防晒霜什么的。总之就是各种理由拒绝女生。”
刘林林有过这样的几次经历后,转而打算凭“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应聘行政性质的岗位,然而,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走到了最后面试:“在签之前他们又问我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要孩子,还特别强调说,如果要进公司三年内不能结婚、五年内不能要孩子。”
结婚这种事不是说打算怎样就怎样的,女生怎么了,就要被这些束缚吗?刘林林觉得满心的不平,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次“机会”。
参加了多次招聘会、宣讲会,依然无疾而终。刘林林对记者说:“就业形势严峻外加我是女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找工作的艰辛,不给女生一个机会怎么知道女生不可以,《劳动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女生。”
“希望给女生平等工作的权利,给女生一个工作的机会!”她说。
一位北京某知名985高校的硕士生导师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今年他的两位女研究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也遭遇到“歧视”。她们在应聘中都被问到相似问题,比如,“你上班后马上结婚生小孩吗?”“会生二胎吗?”……
纵然是重点高校培养出来的女研究生也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的确不容乐观。这位教授告诉记者,女学生曾遇到一单位,单位对女学生什么都满意,就是拖着不签就业意向书。甚至有的单位直接在面试环节告诉女生,不能解决户口。而对同时参加面试的男生则承诺解决户口问题。
据媒体报道,近日,智联招聘发起一项网上调查,共有128576名求职者参与,调查显示,其中80%女性被调查者认为,性别歧视在招聘中仍然存在。许多女性抱怨,二孩政策下,工作中的性别歧视更加严重。
行业决定性别歧视的程度?
记者采访中发现,性别歧视现象存在行业差异性。
“在最近找工作的一个多月里,我感觉性别歧视比较明显的行业是施工、建筑一类的,好多的央企和国企都有这种现象,可能因为要长期在外跟项目,所以他们本能的感觉女孩子吃不了这种苦,或者怕女生很快的跳槽。有些招聘信息会直接注明只要男生或者男生优先,有一些企业虽然发布的招聘信息里没有说性别问题,但是在面试跟招聘过程中很明显倾向于男生。”
来自河南的理科生小布告诉记者,网投简历时,甚至会有企业按年龄刷掉一批女生简历,有个企业在宣讲时就直接这么说。所以自己周围年龄偏大的女同学更会有压力:“因为不少单位言外之意就是你很快就会结婚生孩子了”。
“现在好多企业的员工趋于年轻化,我的身份证年龄大了。”学习管理科学的小布自己和家里的表哥表姐们高中时都是理科。想做行政工作的她遭受找工作的挫折,决定再考一次研,但令她担忧的是,这样虽然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岂不是毕业时年龄就更大了?
“很多学土木、机械这类专业的女孩子在找工作时都不具备优势,我姐学的机械,之前她找工作,基本找不到对口的,因为人家都不要女生,投了简历也是石沉大海。虽然很多的工作都要吃苦,但是稍微苦一些的工作,招聘单位都会倾向于招男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或者生活中女生的一些柔弱表现,形成了这样的定性思维,不自主的放弃了女生。”小布说。
而在医疗系统,记者了解到,招聘中歧视女性的现象并不多见。作为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一的某三甲医院负责人表示,新医改要创建新的医院,现代公立医院需要为医生提供很好的职业环境,让医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一家新建医院的掌门人,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一个以医师为核心的运营体系。在他看来,这是现代医院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所以,“招兵买马”过程中,从不考虑性别问题,真正需要关注的的是医师的素质和水平。
这位负责人表示,适应现代医疗的体系需求,必须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来使医生能够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应该是医院人力资源的核心所在。
在某中央媒体,某一个采访组共有8名记者,全是女记者,其中两名怀孕,两名处于产假中。当记者问及该媒体负责人,再招收记者是否会有意找男生时,他明确告诉记者:“我的内心想法是一律平等,全看素质。”当然,他也会在工作中尽量照顾和体谅怀孕的女同志。事实上,该采访组的年轻女记者都是一马当先的状态。
对于“日前媒体报道的某公司HR倾向招聘二孩妈妈,对未婚女性和一孩妈妈呈拒绝态度”,对此,一位医院的人力资源主管对记者说:人才市场可能从不缺人,但缺人才:“医疗行业里的人才就更加难得,尤其在北京,为了吸引医疗行业的人才、留住人才,医院会为医生开绿灯,而不是亮红灯,用性别或者是否有生育来限制。”
为企业减税 将女工生育期费用纳入职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这种现象在很多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卢庆国表示,如果说企业纯属歧视女性,似乎也有点冤枉,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使用女性职工的人力成本太高、负担太重。
首先,女性职工生育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直接费用成本。一名女职工在生育期企业需要承担的费用(包括产假工资、哺乳假工资、各项社保费用等)大约4万元。以1000名员工的企业为例,25-40岁之间育龄女工300人,每年约有40人休产假,企业每年将多承担150多万的费用。
其次,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企业需承担女性职工因痛经休假、夜班工作、保胎休息、临产引产休假、孩子生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给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增加的管理费用;以及配备适合女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投资,比如卫生室、孕妇休息屋、哺乳室等。
另外,增加了企业违规成本。企业聘用女工,应该按照有关法规执行。一旦企业因经营出现困难无力执行时,就会受到处罚。
“事实上,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和控制用人成本,只能选择少招女工、甚至不招女工。”卢庆国说,女职工生育是一种付出,是对社会的贡献,女性生育行为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
缓解女性就业难同时减少企业负担,卢庆国建议,完善职工医疗保险、生育险等保险体制,将企业女工生育期有关费用更多地纳入到职工医保待遇范围,由政府出资,实现对女工的真正保护。
“政府可针对女性就业难问题,制定相关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抵消或部分抵消企业为女工生育支付的各项费用,来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实现企业招工时能够“男女平等”。”
外企要好些?
女性在家庭工作平衡方面协调的好,需要多方面支持。
“我可以特别自豪地说,我们公司对这方面根本没有限制,无论是女性未婚、已婚、一孩儿还是二孩儿妈妈,我们都没有限制,也不会因为这个因素影响我们选人的决策。我觉得这是我们公司做的特别好的地方。”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一位知名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公司特别注重男女比例的问题,也会有这个男女配比的要求。”她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和执行一个理念:增多女性高管的比例。所以公司内部甚至有一些政策和共识:当一个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还要优先考虑女性候选人。
“而且女员工包括我们的女性经理人,在生二胎之前,都已经考虑的很清楚,比如家里有老人支持啊,或者自己都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事情。” 这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很早以前,在国家出台全面两孩政策之前,公司也都会给生二孩的女员工3个月的产假。
对于记者提出的“公司生二孩的员工是不是因为公司收入都特别高而不影响工作”这个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我觉得收入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跟个人的意愿有关。”她介绍,在她所在的公司里,生二孩的家庭,一般是家里有老人帮着支持,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高龄人群,就是想给孩子找个伴:“她们在生之前都已经考虑和安排的很清楚,不会应为生孩子影响什么。选择了生二胎后,她们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基本能够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执着地歧视女性为哪般?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根据研究结果,符合生全面两孩的目标人群是9000万。因为多种原因影响,在9000万目标人群里能够生小孩的只有28%。
王培安表示,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是三方面,其中首要因素就是妇女的职业发展,母亲生完孩子以后的再就业和求职方面的问题。根据2015年、2016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做的这方面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妇女认为,影响她们生育决策的三个原因也包括上述因素。
不能否认,尽管的确有女性因为生育而影响工作,但也不能否认,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尽心尽职地承担着各自岗位上的职责,巾帼不让须眉。
因为一个借口,而把女性拒之于工作之外,甚至连个机会都不给。对于这样的单位,我们不禁要问:导致你们单位在招聘中“执着”的歧视女性偏好,为什么?是现实所需?还是思维病态?
我们也不禁要问:政府、政策应该为中小企业做些什么支持?为创业就业怎样再加把力?
我们更希望相关专家们、智囊团给出对策:企业的理念、社会的生育文化理念应该有哪些值得改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