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升级

18.12.2014  12:47

 □张光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尤其是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一,详细阐明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地位作用、总体目标、基本方法,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发展。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把“刀制”修正为“水治”,一字之变,折射出法治宣传教育理念的飞跃、内涵的丰富和领域的拓展;明确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要求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要传播法律知识,更要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信仰、引导法治实践,渗透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入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出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措施,从宏观层面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深刻内涵、重大任务、重要措施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是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系统当前的头等政治任务,也是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发展的必要基础。

  以构建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为抓手,努力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多元共治新实践。当前,要坚持以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为抓手,以优化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探索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效。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党团建设、民主理财、村居建设等基层自治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度融合,“国家硬法”与社会组织自治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道德习俗等“社会软法”一体化宣传;要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更加强调多元参与、包容合作、互动共治,健全基本队伍规范化、基本方法实效化、基本平台立体化、基本要求标准化、基本机制长效化“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具体工作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要着力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统筹力、渗透力和掌控力。一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平台的集聚效应。加紧“江苏网络普法联盟”建设,加快“无纸化学法用法平台”推广,努力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组织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升管理绩效。二是注重发挥法治宣传中心等阵地平台的集约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激励等方式,推动法宣办与中心合署办公,建立法治宣传产品、法治文化产品的研发基地,强化平台的实战化功能作用,提升平台的实体化运行质效。三是注重发挥江苏普法志愿者总队等组织平台的发散效应。研发信息服务系统,统一形象标识,扶持、孵化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的普法社会组织,吸引社会化力量支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志愿者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发散效应,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以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品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36项重点工作之一,单独列出,从宏观层面为全省法治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江苏的法治文化建设要把法治元素导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江苏特点、汉风吴韵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要突出群众需求,提升市县两级法治文化阵地的实体化运作水平,打造更多的法治文化建设精品。要健全扶持法治文化发展制度,主动对接,坚持把法治文化自觉纳入“文化强省”“诚信江苏”建设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精神文明创建领域。要努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实现法治信仰培育与文化启迪、道德升华的深度融合,在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把法治变为全体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变为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为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14年12月18日    《江苏法制报》      第2版


编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