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品质保证和观念提升成关键
中新网成都10月24日电(刘彦君)“以村庄合作为核心的电商精准扶贫之道,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购买力,但城里人很难买到让人放心的食品安全,所以,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市场。”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坦言,现在仍有三个大的鸿沟制约着:“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的规模;个体经营的质量难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任缺失。”
24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的“互联网+扶贫”共享价值模式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如何利用电商及互联网+方式进行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来自政府、电商企业、合作社等相关方共同探讨的主题。
“互联网+扶贫”,就是把“互联网+”纳入到扶贫工作体系中,以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融合进扶贫工作中,涉及科技、经济、社会和管理层面的方方面面。
“通过十年的乡村建设探索,我们得出的认识是:村庄要发展,村民的合作是基础,融入市场是方向,产品品质是关键。”刘文奎表示,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是建立有机的城乡价值交换系统。
“电商在我们农村是一个新的提倡,但要真正占有市场,归根结底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这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一环。扶贫的关键还是要把农村产品品质提升,才能体现老百姓的收入。”雅安市名山区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李世忠表示。
“当前,电商新理念已深入四川省千家万户,如何把空间的万水千山有效的转变为网络的近在咫尺?改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让农户增值增收,还有很大的发展延伸空间。”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巡视员张海鹏认为,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完善贫困地区的电商相关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资,开展多层次的电商培训工作,推动电商创业等。
“电商扶贫,在四川雅安、甘肃陇南都曾经试水成功,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表示,电商扶贫会改变贫困地区的市场基因,让贫困地区对接互联网大市场,以信息化的方式来提升其竞争力。“但精准扶贫的关键不仅仅是产业的扶持,更重要是思想的转变。”
“农民并不是没有生产能力,闲置生产空间也非常大,但是因为观念提升和转变不够,他们并不愿意去参与做好产品和对接市场。”苍溪县白驿镇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表示,现在农村就是缺人,缺懂电商、懂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什么要回去?一定要看到农村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保障。
对此,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表示,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引导和服务好广大返乡青年农民电商创业。她认为,智能化扶贫、多元化扶贫、媒体化扶贫的路子不仅仅适用于个别贫困县区,其可复制性、可拓展性、可操作性引领更多的地方思悟适合于自己的精准扶贫模式。
农村电商的风口已经形成这是既定事实。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农村网民为1.78亿人,农村网购用户达7714万户,同比增长40.6%,农村网购规模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了60%以上。
对此,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苏宁云商、顺丰速运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自涉农电商及电商扶贫实践。“农村电商将是万亿级的市场,并且很快就会来临。”京东集团西南农村电商政府事务部负责人柳菲表示,如果农村电商按照保守估计100%增长,2017年将达到万亿级。
现场,中国扶贫基金会先后与雅安市名山区、汉源县、石棉县、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以及来自四川、陕西两省15家合作社代表进行了“互联网+扶贫”合作签约。(完)
原标题: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品质保证和观念提升成关键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