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粮食经营模式 促进农民理性增收

12.05.2016  21:12

去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价格全面持续下跌,由于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大,仓容紧,收购入库量小,加之社会各类市场主体收购谨慎,导致国内部分粮食主产省出现水稻、玉米主品种“卖粮难”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形成排队卖粮常态化,个别收购点出现卖粮打折、走后门等异常状况,一些地方的粮农特别是种粮大户愁容满面,叫苦不迭。

谷贱伤农”。市场粮价持续走低,极易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农村新一轮“抛荒”现象,引发粮食市场的恶性循环。农民是粮食部门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粮食企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企双赢,创新灵活的收购服务体系,是新的发展趋势。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新时期粮食部门如何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带头执行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在服务“三农”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东台市粮食局结合自身实际,强化责任担当,主动适应农村土地流转新要求,注重发挥企业经营优势,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 适应农村土地流转新要求,在加强与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和新经营主体联动方面助农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以推动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之应运而生。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对此,东台市局坚持适应新形势,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面对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去年分别与富安、时堰等镇签订了7000亩优质小麦订单协议,夏粮收购期间运用订单形式收购优质小麦5000多吨,入库价比普通小麦最低收购价每吨高出60元,仅订单收购这一块就让利给农民30多万元。与此同时,还对全市近80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进行了电话预约,对需要服务的登门收购,促进农民售粮效益的最大化。今年,该公司又将订单扩大到头灶、南沈灶、梁垛等5个优质小麦主产镇,面积达1.65万亩。

去年夏秋粮收购与往年不同,市场价格与最低收购价倒挂,为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该局果断决策,除帮助外地个别有需求的客户代购代储外,要求各基层购销企业尽可能地多收托市粮,全市共收购托市小麦35626吨,不仅增加了农民收益,也减少了经营风险。稻谷收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秋粮稻谷继续启动托市价收购,面对市场价格偏低,谷外糙超标、社会收购主体入市积极性不高等新情况、新问题,在农民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尽量让农民多卖托市粮,变相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共收购符合标准的托市稻谷17320吨,加上轮换的地方储备粮和自营稻谷,共入库秋粮稻谷39000多吨,收购总量比往年明显增加。在秋粮收购期间,该局还利用城区中心粮库新上的烘干设备,帮助种粮大户烘干稻谷1500余吨,收到农民好评,基本做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售粮农民满意。

二.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措施方面不打折扣

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快速增长,农业补贴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宽。粮食系统作为一个涉农部门,直接与售粮农民面对面、打交道,能否及时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关键体现在粮食价格方面,这是农民最敏感的问题。通过农民向国家多售粮、售好粮,让农民共享深化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

1. 积极培育收购主体,鼓励多渠道抢购粮源。 粮食全面放开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后,该市民营、个体粮食收购主体不断涌现,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国有、民营和个体收购户近260家。由于东台地区小麦品种以红麦为主,具有抗倒伏、容量高、筋力强等特点,福建、浙江、上海等地部分用粮企业纷纷到该市组织粮源,形成了随行就市抢购粮食的局面,在正常年景下,小麦比周边兴化、大丰、海安等毗邻县市每市斤高出2-3分,若按全市每年30万吨商品小麦计算,即可增加农民收益1000万元左右。从2009年到2013年这5年中,该市均未收购托市粮,全部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粮食。

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有企业粮食收购能力。 东台粮食购销企业资产质量差,仓容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仓储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设施旧等矛盾,前年通过危仓老库改造,对9个基层库点进行了维修,今年已向上争取到安丰粮库和城区中心粮库二期工程仓容扩建项目。目前,安丰库已开工建设,中心库二期力争下半年动工,这些仓库建成后,全市将增加仓容近5万吨,仓储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去年,该局在社会收购主体入市谨慎的情况下,注重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所属企业做到不限收、拒收,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全市国有企业共收购入库托市和储备小麦、稻谷16.19万吨,收购全部按照托市价与农民结算,国有企业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高值,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3. 着力打造粮食精品工程,引导农民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农委等部门,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民搞好产业转移,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收益。注重利用国际、国内粮食市场需求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加大优良品种播种面积,让农民好粮卖个好价钱。同时根据粮食供求暂时出现的结构性过剩,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优质小麦、水稻生产,实施粮食精品工程。

三.注重发挥粮食企业自身经营优势,在粮食产销对接等方面减少环节做足文章

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收购的主体,要强化责任担当,顾全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收购工作,及时腾仓并仓,力争应收尽收。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把关乎百姓基本民生的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让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造福售粮农民。

一要发挥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城区中心粮库现代化仓容储粮的优势。 发展从田间到餐桌粮食全产业链,推进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职业农民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

二要发挥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 着力改变“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当前粮食库存高企,形成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与客户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做到不管粮食市场行情如何变化,都要尽可能地保证用粮企业和售粮农民有效益,把经营风险留给自己,把效益的大头让给客户和农民,从而赢得农民的信赖。

三要引导农民理性增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要让农民了解当前粮食出现的结构性过剩是暂时的,不能一味地要求国家提升粮价,了解我国现有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与进口价相比偏高近20%,知晓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理解当前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是粮食供给侧中的矛盾,各级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已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到位。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朴实的语言说明浅显的道理,增强农民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种粮农民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转变传统的种粮方式,发展优质小麦、水稻等主品种生产。同时有序搞好产业转移,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有效手段降低或减轻费用,增加种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