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纪人“三多”端倪初现

13.08.2015  11:33

      粮食经纪人凭着一台磅秤一台车在农民与粮食加工企业以及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和纽带,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在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粮食经纪人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特殊的小麦质量和特殊的仓容紧缺年份,一些粮食经纪人对粮食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缺乏对策,出现了“三多”的情况:
      一是粮食经纪人库存过多。粮食经纪人在前几年经营过程中,不论是小麦还是稻谷都未出现粮食库存过多的现象,而今年由于粮食已连续十几年增产,所收购的小麦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小麦库存明显高于往年,一般情况下不论是一般的粮食经纪人还是具备一定规模的粮食经纪人,粮食经营是即购即销的多,而今年却有别于往年,不少粮食经纪人库存普遍高于往年,有的粮食经纪人小麦库存达到2000多吨,存在较大的库存风险,在没有较好销路的情况下,有的仍然在继续收购小麦,小麦库存压力风险已初现端倪。
      二是粮食经纪人融资成本过多。粮食经纪人的收购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有的在多家银行开户贷款,同样的资产抵押多次贷款,有的还进行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的利息有的10%,有的达到20%,有的甚至还要高,这样高的利息以及重复抵押等形式在今年特殊的市场行情下,粮食经纪人已举步维艰,有的不惜亏本销售,有的至今还没有销售,较长时间的粮食存储不但增加粮食的经营成本,而且增加粮食存储的不安全因素,粮食经纪人盼望相关部门给予信贷支持,以便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粮食经纪人尾款未结清多。粮食经纪人在经营粮食过程中,与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有着粮食经营往来,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碍于情面、有的要保持经常的业务往来、有的忙于经营未来得及及时结算等,有的会形成尾款不能及时结清的现象,尾款的累积确实影响着粮食经纪人的正常经营,再加上今年小麦质量不如往年,小麦销售出现或多或少的困难,有的不惜亏本销售,有的至今还没有销售,有的加工企业还乘机打压粮食经纪人价格,给粮食经纪人雪上加霜,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及时兑付售粮款的查处力度,但不少尾款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有的没有正式的收购凭证,有的虽然欠着款却无正常粮食销售或收购手续,有的只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告知数量或未结清尾款等,存在维权难。
 
淮安市淮阴区粮食局    王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