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
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工作,我省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通过行政推动、补齐短板、机艺融合、创新驱动等综合举措,切实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步伐,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加快跃升,示范县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首批示范县都出台了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政策文件,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15个示范县都成立了政府领导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所辖大部分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持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除了省级示范县奖补资金外,各县(市、区)财政也加大了配套资金和设施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5个示范县新增和整合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资金近2亿元。江都区、亭湖区等地政府出台了县级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有效解决了粮食烘干等重点环节设施装备建设用地难题。
二是薄弱环节装备及作业水平迅速提升。 15个示范县三大粮食作物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6%,2016年重点农机装备的增速全省领先。据统计,15个示范县共新增插秧机2813台、粮食烘干机1582台、高效植保机1614台、育秧流水线249台套,分别占全省同类机型新增总量的30%、30%、37%、41%,薄弱环节的农机装备短板得以快速增补。示范县整体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其中机插秧平均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高效植保平均机械化水平超过45%,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为主的秸秆处理机械化平均水平超过80%,产地烘干能力平均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0个以上百分点,在应对去年连续阴雨天气下的抗灾抢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是整体示范创建氛围逐步形成。 在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的带动下,其余市县也分别组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村组和示范片建设,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示范创建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召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368次,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100多次,印发宣传资料18万余份,农业部也对我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省共建成51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122个示范村组和303个示范片。扬州、盐城等设区市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整体示范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效显著。
四是推进模式不断探索创新。 示范县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形成了多种推进模式,为全省面上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张家港市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目标分解、动态监控、责任倒查”的督查考评机制。泗阳县成立家庭农场联盟,依托家庭农场集群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承接“托管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灌南县采取“扶贫+农机化”的思路,依托扶贫项目资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既推进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又帮助贫困村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