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市场化大势所趋 国有粮企与民企"同场竞技"
8月24日,江苏省粮食流通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会上透露,由于今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比去年每500克下调0.2元,启动托市收购的概率比较小,粮食收购全面市场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原先一直主要依赖政策性收储的国有粮库将与各类市场主体“同场竞技”。如何答好市场化收购“考卷”,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利益。
政策性收购的“饭”不好吃了
今年小麦最低价每500克比去年调低了5分钱,全省夏粮最低价收购仅占收购总量的20%多,不到去年的40%,国有企业虽然仍是收购主渠道,但收购总量及比重下降。与会者认为,由于秋粮最低价下调幅度较大,“托市价”变成了“托底价”,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这意味着国有粮企靠吃最低价收购政策的“饭”越来越难。徐州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去年该市116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利润3000万元,利润的来源主要是依赖最低收购价政策。国有粮食企业扮演的主要是“保管员”的角色,一旦这一政策不再启动,国有粮企靠什么生存、发展?
省粮食局局长夏春胜坦言,国有粮企确实存在长期吃政策饭、自主经营能力不强的问题,面对全面市场化收购趋势,唯一的发展途径是推动国有粮企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将传统的粮库改造成现代企业,迎接市场化的“大考”。
寻找好销路,卖出好价钱
盐城是我省粮食种植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该市粮食局局长崔成富说,国有粮企主动走出去、寻找好的销路、卖出好的价格,不仅能实现自身发展,而且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进入下半年后,我们已经提前‘备课’迎大考。”他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粮食不能自给,是主销区,盐城市粮食局每月前往这些地区“叫卖”盐城好粮油,开发销售渠道,就在22日,福建省粮食储备总公司与盐城达成粮食定向销售协议。
只有拥有优质粮源才能赢得市场。今年夏收结束后,盐城市国有粮企主动与种粮大户对接,推广优质品种,南粳系列的优质粳稻每500克比最低收购价高出0.1-0.15元,这样做,既能避免谷贱伤农,又能引导调优种植品种。苏州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则深度介入生产环节,目前已拥有紧密型优质粮源基地近10万亩。
“国有粮企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金融支持。”崔成富说,以前国有粮企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农发行配备的收购资金充足;全面转型市场化收购后,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目前,自营收购的粮食,无论是利息,还是贷款审批环节上,银行都是从严掌控的,“有一个比较宽松的金融环境,是国有粮企投身市场过程中最为期待的。”
推动混改,让竞争变成“竞合”
“今年夏粮收购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巨大的落差。”宿迁市粮食局局长王君文说,去年夏收季节,全市国有粮企托市收购量达59.8万吨,今年不到6万吨,仅是去年的十分之一,国有粮企主要依靠保管费生存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夏收结束后,除了紧急动员国有粮企与优质粮食种植大户对接、组织粮企走出去推销优质粮以外,宿迁市粮食局致力于推进国有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粮企在政策、网点、土地、品牌等方面有优势,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在粮食种植、加工、粮源组织等方面有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她说。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让民营企业参与到国有粮库经营中来,沭阳县将经营情况良好的骨干国有粮库加工区规划用地,提供给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由民企负责按规划投资建厂,双方根据出资额,协商决定控股方。工厂竣工后,双方按股份进行利润分配。这样的库厂合作,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实现了二次增效。另一种是国有粮企选择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的民营粮企进行股份合作,民营粮食企业以固定资产(仓房、设备)出资,国有粮企注入流动资金,并派员负责经营管理,产生的净利润或亏损各按50%分配。目前,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子公司等粮企就按此模式运营。
拉长产业链、打响品牌才能提高附加值。苏州市国有粮企已提前一步从“收原粮、储原粮、卖原粮”传统模式向“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模式转型,该市粮食集团的“虎丘”牌大米,原粮是优质的南粳46,加工的大米被评为苏州地产优质大米金奖,在本地知名度很高,实现了优质优价,农民种的粮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企业通过品牌推广,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朱新法)
原标题:粮食收购全面市场化大势所趋 国有粮企备课迎“大考”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