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06.2015  11:21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商品,粮食商品的生产、储存、流通、加工、销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粮食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市场对于粮食供求的调控能力明显提高,因此粮食收储企业要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并积极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如果不能解决粮食收储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将制约粮食收储企业的发展变革,从而影响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粮食收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壮大粮食企业的重要性认识性不足。粮食收储企业作为服务于售粮农户的直接窗口,承担国家托市粮收购的主体,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营至关重要,它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它的基础设施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售粮农户,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落脚点,同时粮食部门要多与政府、种子公司等部门汇报、沟通,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市局、总公司可以适当在条件较好的基层企业增加烘干设备和大米加工车间,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售粮大户,以获取更大的效益,来发展壮大收储企业。

  二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对匮乏。企业的发展,核心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真正能够发展壮大、驰骋疆场的根本。国外粮食企业的发展历程显示,粮食企业的发展未来就是机械化、自动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尤其是中小粮企,其人员技术,素质普遍低下。在目前发展粮食物流的大背景下,亟需大量的懂粮食、懂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仓库管理员为例,要求既要懂得库存物品相关知识,还要掌握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并能进行实际操作,因此粮库尤其是中小粮管所的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目前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在于:相关粮食院校专业对口学习人员较少,导致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相对缺乏;粮食企业对口学习人员较少,导致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相对缺乏;粮食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欠缺;加之环境和待遇较差,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员工看不到前景,大多在混日子,放松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三是仓储设施差。近年来随着粮食仓储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如谷物冷却技术、电脑测温技术、准低温冷藏等不断加快应用,高大平房仓等仓储设施也在不断更新。然而,这些新技术、新设施往往只有实力雄厚的国有储备粮库才能得以应用。绝大多数中小收储企业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新技术、新设施的大量应用,基本是平房仓,机械化作业能力不强,保管设施和运输工具落后,装卸货能力差,安全保管粮食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粮食收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二、粮食收储企业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是强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粮食收储企业的发展壮大意识,形成自上而下的观念更新,上级粮食主管部门首先要提高对于基层企业发展壮大重要性的认识,在制定相关粮食流通政策和物流规划时,严格贯彻现代粮食物流理念,了解企业发展粮食物流的设施需求,要求企业从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需求入手,不断加大基层企业的设施投入配套建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搞好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工作,人才是关键。要发展收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质: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与专业院校人才的订单合作,为粮食好收储企业输送专业化人才;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方式,不仅要进行人员的内部训练,将粮食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常态轨道,同事注重培训实效;强化岗位职责,督促自学,相关技术岗位要实现持证上岗,要求粮食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储粮制度,不断提高基层企业员工的收入待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增加危机意识,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以防人才断档,为安全储粮提供保障。

  三是改善粮食收储企业的仓储设施。企业一方面要多动脑筋,针对劳动力紧张的实际,再过五年会更加紧张,要增加散粮自动装卸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做到从粮食散储、中转装卸到码头进出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提升运输能力,以适应现代粮食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形成渠道畅通的粮食仓储和流通新格局,保证粮食储备安全。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采用空调仓、低下槽、地上垅机械通风、电子测温等储粮新技术,购置配备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从而有效改善仓储条件,进一步提升仓房储粮功能,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规范仓储管理。

  总之,强化企业的发展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粮食收储企业的仓储设施,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粮食收储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还要倡导粮企之间的合作经营、互利共赢,通过全面提升粮食的收储和保障能力,不断适应粮食新形势、新格局的变化,不断提升在当地售粮农户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为国家多收粮、保好粮提供坚实的保障。(倪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