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种粮大户:要是没有晒场粮食能从德州晒到天津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种粮大户已经成为山东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眼看着小麦一天天长高,许多种粮大户欣喜之余不禁担忧,两三个月后将要收获的“巨量”小麦该到哪里晾晒。
“要是没有晒场,按照以前马路晒粮方式,我流转这一万多亩土地产的粮食,能沿着马路从家门口一直晒到天津。”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德强农场负责人冯树强近日向记者反映,现在粮食“晾晒难”已经成了他最担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不光是冯树强,流转土地超过几百亩的种粮大户都面临同样难题。
山东省海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海燕流转了8000多亩土地种粮食。他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一户种粮,总产量有限,房前屋后、路边地头都能晒。现在大户种粮,动辄成百上千亩,面积大的上万亩,一下子就能产出成百上千吨粮食,难以再按照传统方式晒粮。眼看着小麦一天天长高,他现在最犯愁的是小麦收获后该去哪里晒。
山东省齐河县黄河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孙玉春也面临这个难题。“只要解决晾晒难题,种粮利润能翻番。”孙玉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种植粮食作物一亩地一年能赚两三百元。而仅一季玉米经过晾晒后,每公斤就能多卖三四毛钱,按玉米亩产600公斤计算,就能多赚200多元。现在因为没有晒场,玉米收获后就要赶紧卖掉,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钱“飞”走了。
还有一些种粮大户因为“晒粮难”问题,只能把快成熟的玉米当作青储饲料贱卖给养牛户,山东省齐河县联合家庭农场负责人朱继伟就是其中之一。
“我去年就吃了没有晒场的亏,1000多亩地总共少赚了三四十万元。”朱继伟说,玉米快成熟时,他以1000元/亩的价格卖给了养牛场做饲料。“要是有晒场,玉米就能当粮食卖,一亩能多赚三四百元。”
德州市农业局经管处处长张洪星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底,德州市土地流转面积25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高于山东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他调研后发现,土地流转后,种粮大户在保障粮食安全、有效利用耕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晒粮难”的问题,令种粮大户忧心。
面对“晒粮难”,应该怎么办?不少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认为,目前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是配套建设晾晒场,100亩土地至少需要1亩晾晒场;二是配套建设烘干场所。不过,当前土地这么“金贵”,第一个办法太“费地”,并不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第二个办法虽然可行,但是太“费钱”,烘干设备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普通农户一般负担不起,需要政府来扶持。
山东省临邑县临邑镇攀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跃说,目前机械烘干设备价格不菲,一座烘干塔造价几十万元,同时要有配套的标准粮库。这样算来,一套完整的烘干储存设施,投资成本可能要上百万元。此外,现在土地审批卡得很严,哪怕资金问题解决了,也过不了土地审批这一关。
山东部分农业主管干部认为,种粮大户“晒粮难”问题,背后涉及土地、金融、农机补贴等多项国家政策,仅靠地方力量难以解决,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调研并出台扶持政策。他们建议,对于烘干机等种粮大户急需的农业机械,补贴比例可以从30%提高到50%。同时,晾晒场地、烘干机等机械的配套场地,以及种粮大户所需贷款,国土、金融等多个部门要形成合力、予以扶持。
不少种粮大户希望,如果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一定标准(比如1000亩),国家可允许他们单独或合资建设粮食烘干场所,并在烘干机械补贴、土地审批、银行贷款等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另外,如资金、土地等资源有限,也可以在粮食主产区集中建设粮食烘干场所,供种粮大户优惠使用,以解决他们的“晒粮难”问题。(“中国网事”记者潘林青)
原标题:山东种粮大户:要是没有晒场粮食能从德州晒到天津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