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方式,江苏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成效显著

30.03.2015  18:30

  2015年2月,由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付华主任主持评审,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淑桂所长担任主任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江苏省档案局承担的《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实施捆绑集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听取了课题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经过质询,查看相关资料,一致同意通过评审。评委会认为,《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实施捆绑集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提出了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实行捆绑集中管理的顶层设计方案、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及实现途径,在分析捆绑集中管理三种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规模适度的备份工作方法,制定了备份介质有效性检查、数据恢复应急预案、容灾备份系统建设等解决方案,建立了专题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对异地备份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促进了江苏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及档案基础业务的整体推进,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课题提出的江苏省档案异质备份应用技术中心思路,有利于实现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异质备份的专业化水平;制定的捆绑集中管理备份档案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合规范化水平。建议继续深化研究,尽快启动江苏省档案异质备份应用中心的建设。

  这次课题顺利通过评审,既是江苏省档案局馆在理论研究深化上的硕果,更是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创新管理方式的成功举措。

  自2008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实施档案备份制度”要求后,江苏省档案局领导非常重视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2011年年底开始实施《江苏省档案馆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方案》,对已有的缩微胶片采取银盐拷贝,备份的第一期主要内容为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到2014年11月已完成2563盘缩微胶片的拷贝;古籍抢救与保护利用数字存档机转换成缩微胶片进行备份,共128 盘;全部数字化档案实行备份保存。2012年5月和湖南省档案局馆签订了互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协议,已完成省馆4批备份档案的送交任务。与此同时,关注全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明确了责任部门,提出“安全、有序、高效”的工作目标。针对市县在互为档案备份基地结对上缺少方向,心中无底,操作难度较大,顾虑较多,进展不快,基本处于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了“捆绑集中管理”的解决思路,即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实施捆绑集中管理,加强整体推进和顶层设计,以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管理效能的最优、最大化,为异地备份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此解决思路得到了湖南省档案局馆和江苏市县(市、区)档案局馆的大力支持和响应。

  为组织好“捆绑集中管理”,江苏省档案局2013年8月印发了政策性指导文件《江苏省档案异地备份暂行办法》,明确了制定的目的与依据、适用范围、备份内容、备份原则、备份的组织与领导、备份基地选择、备份基地协议签定、备份介质选用、备份定期检查、备份运输安全、备份行政管理、备份办法解释权与施行时间等内容,同时印发了便于统一操作施行的《江苏省省、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规程》。目前江苏捆绑单位已达到70家,完成送交任务的共有41家(其中有3家完成了2次送交),备份载体主要为缩微胶片、光盘和硬盘,电子数据绝大部分为电子档案,有绝少量的电子文件,2012年送交的电子数据档案备份进行了定期检查。市、县档案局馆普遍反映,与省馆捆绑,以自愿为原则,省时、省心、省力、省费用,放心、安心,便于操作,达到了合力、合心的效果。

  目前江苏省档案局正在评估评委会的建议,由其统筹建立江苏省数字存档机技术应用中心和仿真复制中心,为市县档案局馆缩微品、仿真品等档案备份的制作等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实行大型设备、技术的共享,防止搞“小而全”。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是,对市县档案局馆所有经过评选,列入“江苏省珍贵档案”范畴的档案由省局统一组织采取缩微方式进行备份保护,以提高核心档案的保护水平。

  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技术的实现有着多种方式,备份后站点的管理、运维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当前我国档案异地备份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实行捆绑集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规范备份库建设、完备安全设施设备、完善备份管理制度、推进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加强运维管理,提高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实行集约化管理,减少成本,降低管理风险,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无谓耗散,为开展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服务模式开辟道路,为基层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难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彰显了“捆绑集中管理”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