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新机制 南京溧水推进多规合一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南京市溧水区探索推进“多规合一”,重新构建审批流程,初步解决规划“打架”的痼疾。如何通过“多规合一”,推进政府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更多地方大胆探索。
规划不折腾,理念不打折
“规划打架”被诟病已久。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83种,在溧水仅各种部门的空间规划就有十余种。规划不一致,城市发展理念难落实,直接导致某些项目建设滞缓。
经梳理,溧水有3.8万块差异图斑,涉及136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图斑有差异,意味着一块地,在城乡总体规划中是可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能就是基本农田,禁止建设。同时,在全区的生态控制区内,仍有近10平方公里的空间是建设用地。
南京市国土局规划处处长赵勇认为,规划冲突,主要是城乡总体规划(简称城规)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土规)的冲突。除了规划年限不同、坐标体系不同、用地分类标准不同这些原因外,规划产生矛盾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两种规划的性质不同。城乡规划是愿景式规划,而土规是约束性规划。一个反映需求,一个体现供给,空间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规划打架”难以避免。
2013年,溧水撤县设区,发展模式面临加快转型。加速发展期,确立发展理念,把一张蓝图“划”到底,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全国启动多规合一试点,溧水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省级试点。
利用试点的良机,溧水在区级层面打破部门垂直管理、互为壁垒的现状,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 发改局、规划、国土、环保、农林、水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划定“三大空间”“五大保护底线”刚性控制全域空间,实现面上保护;布点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农业科技园等“六大功能区”,落实“点上开发”,最终形成“一张图”。
“三大空间”中,城镇发展空间166.7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生态保护空间接近30%,农业生产空间近600平方公里,占55%。溧水区规划局局长张为真介绍,到2020年,全区城镇建设空间控制在120平方公里,新增空间不到8平方公里,为未来留出相对充裕的弹性空间。在布局上严守底线,生态红线内、基本农田上绝对不新增建设,扩大刚性约束,将水域、林地、城市绿色廊道纳入底线控制。中心城区和所有街镇,全部划定开发边界,倒逼存量开发。
宁杭高铁溧水站周边,原本规划有高铁小镇,比对五条控制线后,调整规划,保留农田、荒地,成为限制开发的边界。东屏山区西南部定性模糊,重新划定为生态控制区,40亩住宅项目取消。
3.8万块差异图斑如何解决?在城镇建设区范围内的约44平方公里,以城规为主;在生态和农业生产空间的,以土规和环保规划为主;多种规划重叠的,哪个规划要求最严,以哪个规划为主。
“以前部门各自规划,表面看相互制约,好像很严。实质上,这些规划动辄调整,耗散行政成本,贻误发展时机。”深圳城市空间规划师沈俊超说,规划上冲突的、模糊的、空白的空间,需要有个统一、明晰的说法。
蓝图绘到底,才能干到底
在溧水规划局管理平台,点开“多规融合”信息系统,全域范围里随便点击一处地点,其空间性质,是否在五大保护底线范围内,是否列入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有无近期建设规划等等,均一目了然。国土、环保、水务等部门共享“多规融合”信息系统,告别了规划“不透明”。
放在“多规融合”系统中审视,卧龙山水库西南侧的建设项目,符合城规,满足土规,也不在生态红线内,可明显就侵占了水域保护区。溧水水务局局长张启权介绍,原先制订规划、项目选址,水务部门的意见经常缺席,等项目开始建设才获知,无奈木已成舟。溧水是秦淮河的源头,全区有大小水库79座,骨干河道7条,溧水划出水域保护区,项目规划、选址,均要过水域保护关。
在“多规合一”图上,生态区、高压走廊、圩区、塌陷区、噪音危害等各种部门规划信息尽在掌握中,城乡规划无缝对接。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何世茂介绍,中心城区和新市镇之间,布点村庄,全区发展84个社区,239个村庄,保留20多个特色小村,都市田园理念落实到“户”,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
“多规融合”规划经人大审议通过后,具法律效应,将向社会公布。从此,规划告别“墙上挂挂”,发展的理念和底线,不再被轻易“协调”。
图变,谋事随之而变
一张图的改变,带来的是地方治理的重大变革。
城市规划,涉及部门众多,有的垂直管理属性突出,要保证“多规合一”长期有效运行,需要体制机制改革配套。
溧水现有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工期为72天。“多头规划,互不衔接。协调、调整,耗费大量行政资源,又削弱规划严肃性;多头审批,互为前置,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困难。”溧水政务中心主任徐正宏分析现行规划审批制弊端,互为前置最让人抓狂。有的项目,报规划局,提出要国土的用地预审;国土却说,没有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没法预审用地。好不容易两边协调办好了,环保发现侵占生态红线,一切从头再来。重大项目,即便有主要领导牵头召开协调会,有的规划要上报市级部门,有的上报省级甚至国家部门,“马拉松式”批复掣肘地方发展。
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溧水筹备行政审批局,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权划转到行政审批局。“项目在最初意向阶段,就可放到多规融合平台上预演审批,每个部门事先给出意见,避免申请后反复折腾。”徐正宏说,全区很快将实现“一个平台”审批,从项目立项申请到用地规划许可,审批时限从原来35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同时申报材料消减一半以上。
溧水精神病防治院院长严明星介绍,上月,在“多规融合”平台上,几个部门一个下午就确定了医院新址。此前,部门意见不同,来回选址4个,每个先后跑好几个部门。
在“多规融合”平台上,全区已完成教育、医疗、区域交通、电力、燃气等“十三五”政府投资类项目的选址,效率之快,前所未有。9月份,“多规融合”系统全面开放运行,11月份,区政府将在平台上研究2017年城建计划。(颜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