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紫金奖”文创设计大展在宁举行
28日, “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展在南京新庄国展中心开启为期一周的创意盛宴,2015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1000件优秀作品精彩亮相,同时启幕的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创意,到底能给百姓带来哪些改变生活的力量?创意成果要落地转化,还需要哪些助推?昨天,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逛“街道”,体验创意之旅
走进国展中心,20800平方米的展厅,被打造成了一条创意“街道”。街道两边,分布着综合艺术、建筑和环境艺术、陶瓷艺术、公益广告、民间工艺与时装设计等展区,让人目不暇接。
置身于“创意大街”,目光所及,满是惊喜。一张色彩亮丽的新潮桌子,引来不少观众驻足。“混搭”是这张桌子的特色,设计师先用木头构架了一张桌子的雏形,桌子的木头肌理中,嵌入了精心搭配的彩色玻璃制品,通过玻璃当中闪烁灯光的变幻,呈现流光溢彩,个性十足。建筑与环境设计作品《一米围街记》十分“酷炫”,针对如今城市里遍地都是的建筑围墙,设计师们把围墙设计成多种功能的模块,变为商铺、艺术展厅,让原本呆板的围墙一下子生动好玩起来。
水滴状的优美茶具《若水》,一举摘得本届“紫金奖”综合赛金奖。这是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樊进和他的学生用纯银手工打造出的一款中国传统文化茶具。樊进说,设计水滴形状的茶具,目的是用自己团队的设计理念引领风尚,使人们回归自然、回归自己的传统文化。
“展览相当高端、国际化!”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董事长李永萍惊喜地说。她今年带着台湾地区的文创产品首次组团参加“紫金奖”,现场她感慨,本届展览作品的水平超出期待,一股国际化气息扑面而来。什么是“国际化”?她说,展览中有不少像茶具《若水》这样的作品,审美风格简洁现代,又不失中国文化的底蕴,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有没有国际化的能力是关键。我们设计的产品,不能够仅仅让中华文化圈的人能看懂,还必须有这样的世界表达。”
全民参与,创意改变生活
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把创意与生活连接,是今年比赛的最大亮点。
嫁接“互联网+”,年轻的设计师们考虑的是,怎样让设计切入日常生活?站在《轻享生活》面前,设计者谢海波向记者介绍这个作品的创作初衷。“网购提升了生活质量,但你有没有发现家里的闲置物品占据了太多的空间?家里储存的螺丝刀、扳手,是不是一年也只需用上一两次?”谢海波和小伙伴们一起调查了百姓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使用情况、闲置物品的处理方式,由此设计出一款新型社区生活APP软件,通过这款轻巧的设计,让家庭生活变得轻松、精致起来。
为什么叫《王谢的厅堂?百姓的街道!》?在这组建筑设计模型前,观众好奇地提问。“城市里的老街道,怎样在传承保护文化的同时,满足百姓改善生活的需求。”来自南京大学的年轻学子姚梦、田金华微笑着阐述自己的理念。最近,南京的小西湖片区面临着老街道的升级改造,原本,摇摇欲坠的房屋、卫生设施的缺乏,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苦不堪言。两个女孩创造性地设计出一条“有趣”的街道。房屋外立面都保持原状,但是内里大变乾坤,通过将老房子增加隔层的方式,“偷”出不少居住空间,同时改善了下水道、重建房屋布置。“原本的老街巷、慢生活,并没有丢,因为设计根本关心的应该是人、人的生活、人的感情。”她们说。
打通创客的产业转化之路
好的创意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只有落地转化为产品,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轻享生活》的设计师谢海波对“紫金奖”大赛这个平台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团队都是应届毕业生,这个设计出来之后,已经有一些投资看上了。但这样一个项目,想在社区推广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政府能够从“紫金奖”这个平台上挖掘出更多优质项目,辅以配套扶持,或可以让这些项目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对此,李永萍认为,文化产业要迅速提升,关键要拼项目背后的配套服务。她说,本届文创大赛的作品让人十分惊喜,但更让人期待的是,得奖的作品能不能够尽快落地?有没有风投资金能够跟进?后续有没有服务基地、策划方案予以推广?
而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紫金奖”大赛在产业转化方面成果喜人。从报名参赛作者看,设计师个人报名占全部作品的74%。这其中,不少个人设计师,平时面临着缺乏知名度、也缺乏融资能力的困境,本届大赛为企业、工作室、设计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企业让自己的产品试水市场,而设计师让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加快了孵化落地的进程。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希望‘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能充分发挥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成为文化创客施展才华、创新创业的平台。”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梁勇表示。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