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查,根治重复检查顽疾
新华报业网讯 许多患者到医院看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同一种病,在这家医院刚做的各种检查项目,到另一家医院去,一切都得重头检查一遍。重复检查,耗钱、耗时,病人受累,饱受诟病。
近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意见》,其中针对“重复检查”顽症,特别指出,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的项目,在全省范围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间实行互认。参加省级质控的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实行全省范围内互认。
重复检查,患者痛恨的“顽疾”
南京患者周女士患子宫肌瘤,前几天在社区医院做过一次B超检查,费用是89元,医生要求住院手术。毕竟做手术是大事情,她又来到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医生认为“社区医院B超不一定准确,必须重新做一次B超”。她再次去排队半个多小时,交费157元。一周后,周女士听说某专科医院做这种手术最好,来到该专科医院就诊,同样,医生要求重新做检查。
医院间检查结果互认,好处显而易见: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就医费用,简化就医环节,改善医疗服务,还可以大大缓解大医院像“战场”的窘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期盼已久,呼吁已久。2006年,南京曾要求6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打破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同城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卫生部于2010年发文,要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避免资源浪费,减轻患者负担。这些规定都在一定时间起到效果,但时间一久,患者重复检查的投诉依然存在。
“B超打印得清清楚楚,结果也下得非常明确,为何要反复检查?”周女士纳闷。医生解释说,手术是大事,检查结果不准确后果严重,只有自己医院的机器、B超操作员才最放心。
重复检查患者有困惑,医院也有自己的顾虑。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胡晓翔认为,各家医院检验科的水平有差异,比如有的医院血清生化分析仪是国产的,有的是进口的,不同的仪器使用的试剂不同,实验方法也不同,检查结果都有自己的参考值和误差范围,别的医院医生看不懂。此外,检查结果有的用国际单位,有的则不是,缺乏统一标准,检验质量也并没有明确的控制标准,因此检查结果“互认”有一定风险。
当然,也有医院为了经济目的,有意让病人“重复检查”。有些医院实行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堤内损失堤外补”,靠多做检查来赚钱“补贴”医院生存、发展的缺口。
在部分医生看来,社会上对检查结果互认比较难操作。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陈锦飞博士说,像血液、尿液、体液之类的生化检查,只要时间相隔不太久,结果互认问题不太大,但是像CT、磁共振等高尖设备二级医院的普遍不如三级医院先进、精准,病人来了后还是要重新做检查的。
他说,不久前接诊了一位患者,症状高度怀疑其是肝肿瘤,但下级医院的平扫CT片子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后来让他重新做了个“平扫+加强”,肿瘤立即现形,如果不重新做检查就误了大事。此外,像B超、心电图、造影等检查,完全是动态的过程,主观性很强,全凭医生的经验和责任心出报告。同一个病人,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公共检查平台,其实已有探路者
《通知》毕竟只是一纸行政命令,强制约束力不如法律条文。再者,万一因此而误诊了,谁来承担责任?这是很多医疗业内人士普遍存在的想法。有专家提出,不妨由第三方办一个权威的“医学检查中心”,患者到那里检查的所有结果到任何一家医院都能得到承认,这样既节省医疗资源又减轻患者负担。
在德国,多数城市就只有一个CT、磁共振检查中心,医院不再单独设立检查实验室,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在美国,各家医院都是联网的,一家检查其它医院都能看到结果,而且什么样情况下需要重新做检查、什么时候不需要再检查,指南、手册上都规定得非常明确,如果哪位医生开的检查单子比较多,第三方——医保公司会出面干预。
国内也有城市开始单独设立检查中心。如苏州市财政已经出钱建立了“苏州市临床检验集中检测中心”,该中心设立在苏州市立医院内,每天早晨3辆样本收集车从中心出发,到各家二级医院收集病人血液等样本,然后集中处理,下午发检查报告。这样好处非常多,首先降低了患者来回奔波大医院之间的辛苦。其次,由于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权威,各家医院都认可,省掉了重复检查的费用。三是检查结果,患者到社区医院、在家里上网都能看到。四是减少了社区医院的投入,降低了运行成本。目前苏州市已经有29家中小医院加盟该中心,每月检测标本量超过1万个。
据了解,我省的南通、无锡、镇江、南京等地近年来也都在建立市级检验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等,力图缓解重复检查难题。
本报记者仲崇山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