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南京安全区”和平徒步活动举行
中新社南京12月2日电 (记者 朱晓颖)“来到这里,我百感交集。敬佩祖父当年为保护中国难民建立‘南京安全区’,感恩他们在1937年那个寒冷冬天为难民们所做的一切。”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友人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含着泪说。
当天,第三届“南京安全区”和平徒步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启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高校、南京市红十字会、西门子公司的代表,国际友人,在宁留学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后人等300余人从这里出发,在当年“南京安全区”范围内徒步,致敬国际人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和义举。
1937年11月,正是南京在侵华日军铁蹄下沦陷的前夕,来自美国、德国等国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今天徒步的出发点南京师范大学,其前身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作为难民收容所,主要收容妇孺,避难者最多时达万余人。
克里斯·马吉已经连续几年参加徒步活动。他的祖父——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身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秘密拍下105分钟画面,这成为南京浩劫中留存至今的动态影像。
克里斯·马吉如今也是一名摄影师。他接过“紫金草女孩”分发的“和平之花”紫金草的花种,播撒在大学校园的绿色草坪中。“重走这段路,以表达我们对历史的不忘,和对逝去故人的思念。”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受到外籍人士魏特琳女士保护,幸存下来。忆起劫后余生的经历,老人仍然十分感慨:“当年,我的叔叔、两个舅舅被日军杀害,当时10岁的我、5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逃进了安全区。安全区屡遭日军侵入搜捕,有一天,冲进房间的日军对着我一顿抽打,打得我头昏眼花,最终我们还是幸运逃过一劫。”
今年90多岁的葛道荣身体硬朗,表达十分清楚。他说自己有个愿望:天下无战事,天下的母亲不再流泪,孩童都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此次徒步路线,途经多个当年难民收容所,串起了全程约8公里的“战时生命线”。其中包括了拉贝故居、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旧址)、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