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上第一座尼姑庵建于魏晋南北朝
南京历史上第一座尼姑庵 叫什么名字?是谁建的?
杨民仆
王导、郗鉴指定的接班人,在历史上名气都不算太大。但在魏晋南北朝,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这个时代的字典中绝没有“超级模仿秀”这个词,只有“秀出你自己”。
所以不论是巍峨在庙堂之上的名士,还是蜷缩在寒屋之内的“瘪三”,都可能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流传千古,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长长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肃然起敬。
何充有才气性格刚烈
王导的接班人是何充,这是一个身份特殊的人。他是王导妻子曹夫人姐姐的儿子;他的妻子是庾亮的妹妹,因为庾亮另一个妹妹是庾文君皇后,所以他和王导、庾亮、皇帝都是亲戚。
王导推荐他真是煞费苦心,何充看起来左右逢源,但内心和王导走得更近。他年轻时去拜访王导,王导手拿拂尘指着床,让他过来和自己同坐,说:这是你的座位。
王导修补扬州的官舍,回头对何充说:我这是为你修的。
何充不仅是个大才子,写了一手好文章,而且性格刚烈,不惧权贵。
王敦的兄弟王含做过庐江太守,贪污骄横,名声败坏。王敦脸皮厚,当着众人说:家兄做官,正直清廉,庐江的人都竖大拇指。
何充当时任王敦秘书,正色说:我就是庐江人,听到的和大将军说的不一样。
王敦被噎得说不出话。旁人都替何充担心,他却脸色不变。
事后王敦找了个借口把他贬了下去。王敦之乱平定后,才重新出山。
后经王导、庾亮共同推荐,他任吏部尚书。
王导去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庾亮弟弟)都录尚书事。类似于两个人都是丞相。
何充到了建康后,相当勤政,名士领袖王濛和刘惔与僧人竺法深一同探望他,何充只顾看文书不理会他们。王濛说:我们今天特地来见你,就是希望你能摆脱俗务,一起清谈,怎么还低头看这些东西呢?
何充说: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靠什么活下来?
他建了江南首座尼寺
但他遭到的指责也多。他一生的爱好是佛教,上台后大修寺庙,供养无数和尚,花费亿万都不心疼。亲戚朋友生活穷困,问他借钱,他一毛钱都不肯借。
一次,名士阮裕对他说:你的志向大于宇宙,勇气超越万古。
何充:你是什么意思?
阮裕说:我想做个统治几千户人口的郡守,都不能实现,你竟然想成佛,这志向能说不大吗?
何充在佛教史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了江南第一座尼寺(尼姑住的寺院,后来一般称尼姑庵)。
西晋时,高平(今属山东)有一个女人姓朱,世代崇奉佛法。战乱中,胡人把她抓走,要强占为妻。朱氏受尽苦难,誓死不从,被罚到草原去牧羊。一晃10多年过去,她在孤独绝望的时候,想到了佛法,想离俗出家,脱离苦海。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名僧人,赠给她一本书《观世音经》。她从此日夜诵读,越发笃信。后来趁胡人看管松懈,趁机逃了出去。
但天地茫茫,四望无际。她进入一座深山,不辩方向之时,一只老虎突然窜到她眼前,仅数步之遥。她惊魂未定时,发现老虎并没有伤害她,掉头走了。她就跟着老虎前行,终于走出山林,到达青州(今山东等一带)一村落,老虎瞬间不见了。她就住了下来,此后和家人取得了联系。
家人希望她过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但她矢志不渝,又过了三年,家人终于同意她出家。她取法号为明感,眼前经常浮现落花成阵、或者一尊佛像的景象。
流光容易把人抛,转眼之间,她已经进入暮年。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善男信女拜到她的门下。她听说江南佛法兴盛,于是带着10多个信徒渡江到了建康。何充和她一交流,顿时敬意。立即腾出了自己的一间住宅,替她建寺。
寺建成之后,何充问:这座寺应当叫什么名字呢?
明感说:您建的寺,是在兴造福业,可以取名建福寺。寺名就定了下来,明感不久就圆寂了。
这是建康、也是江南第一座尼寺。具体位置已无考。此举在佛教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一笔。
蔡谟是一个实干家
郗鉴把自己的职务一分为三,府中事务交给了长史刘遐,蔡谟任徐州刺史,自己侄子郗迈为兖州刺史。
真正“接班人”是蔡谟,此前已介绍过(第93篇),是说他嘲笑王导保护“小三”的趣闻,这里再说说他的几则故事。
蔡谟一次见到蟛蜞(péng qí),非常高兴,大声背诵:螃蟹有八只脚,加上两个夹钳(蟹有八角,加以两螯),并且煮了吃掉。没想到,吃完以后,上吐下泻,浑身无力,才知道这不是螃蟹。后来他向谢尚说起这件事,谢尚说:你《尔雅》读得不熟,几乎要被《劝学》害死啊。
东汉大学者蔡邕(蔡文姬的父亲),也是蔡谟的先祖,写了一篇《劝说》,蔡谟就是背诵这里的话。《尔雅》是古代的一本词典,记录了蟛蜞不是螃蟹,所以谢尚嘲笑他。
蟛蜞是一种小型蟹类。螃蟹吃荤,蟛蜞吃素。夏天的蟛蜞不能食用,吃了会拉肚子。
蔡谟被升为侍中、司徒时,执意推辞,上疏中有一句:“惶惧战灼,寄颜无所。”成语“寄颜无所”就是这么来的,意思是脸面没有地方放,近义词是无地自容。
郗鉴推荐蔡谟,是因为他和清谈名流不同,小心谨慎,是一个实干家。
王濛、刘惔看不起蔡谟。他们问蔡谟:您自己说说您比王衍怎么样?
蔡谟说:我不如王衍。
王濛和刘惔得意笑了,又问:您什么地方不如他?
蔡谟答:王衍没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庾亮提北伐的时候,蔡谟和郗鉴坚决地站在一边。郗鉴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庾亮以北伐为借口,调京口的军队北上,削弱自己的力量,一支独大。
蔡谟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希望,继续不支持庾亮北伐,同时在建康附近设置堡垒10多处,烽火30多个,构筑了严密的沿江防御系统。
庾亮已经大权独揽,本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然而意外发生了。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