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之子:多次疾病打击都没有让父亲搁置学术工作
童庆炳家里灵堂前。中国青年网记者隗功臣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隗功臣)“我的很多成长以及对世界的了解都与他有关,他很正直、为人宽厚、胸襟坦荡。”16日,当中国青年网记者见到童庆炳之子童小溪时,他面容憔悴,双眼充满了血丝。童小溪在谈到父亲时几度哽咽。“我与父亲互将对方当做一面镜子,多次的疾病并没有打败他钻研学术的积极性,只是缩短了一些工作时间,由原来在家办公8小时变成了6小时。”
“慈颜已杳音容在,斯人虽去典范存”。文艺学理论泰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的突然离世,无疑给文艺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到童庆炳的家中,有见过的、有没见过的、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同事,其中还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他们纷纷悼念这位“文坛教父”。童庆炳的仙逝给儿子童小溪带来了沉痛的打击,童小溪与妻子战洋忍着悲痛,撰文缅怀父亲生平。
全文如下:
怀念我们的父亲
童小溪战洋
我们的父亲童庆炳于2015年6月14日傍晚因心脏病突发辞世。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巨大而沉重的打击。爸爸热爱爬山,早年,他每周日必乘坐北师大校门口的331路公交车去香山登山。后来体力不如以往,便每周改去景山公园散步。在我们和爸爸的出游中,登山也是最为经常。爸爸的最后一次出游,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这一次,他倒在了长城脚下,而我们不在身边。这是我们永远的遗憾!
爸爸一直是我们的支撑,是家里面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即使年过七旬之后,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他依旧把自己当做年轻人,毫不懈怠。在外开会或是和学生们出游回到家,他经常笑呵呵的说一句:“我的腿脚比年轻人还要好,他们好多人都比不过我。”爸爸的自信是有理由的。他热爱运动,坚持锻炼。哪怕是和我们一起走路,我们也经常比不过他的脚步,被他甩出很远。
然而,自2008年开始,爸爸的身体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状况。2008年的夏季,他因患早期胃癌入院接受治疗。在我们乱了阵脚的时候,他一直平静坚强。唯一软弱的时刻,就是手术之后。他告诉我们说,自己年事已高,如果知道这么痛苦,就不选择做手术了。我们严肃的跟他说,爸爸你要坚强,他摇摇头,像个孩子。现在回忆起来,那便是他极为偶尔的耍耍孩子脾气的时刻了。后来他慢慢在病床上恢复,就渐渐变得风趣和爱开玩笑起来。为了自己能够尽快恢复并且保持健康,他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出了院,就退休吧,不写学术文章,改写小说。然而,刚刚出院了几个月,他就又重新开始了研究工作,并且以全部的热情开始他的新的研究计划,包括他计划已久的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为了他的研究,他经常伏案工作超时而不自知。当然,他也没有放下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他开始在北师大文学院的本科生中寻找热爱文学创作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写作,指导他们写作,甚至支持他们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
2009年,我们的妈妈曾恬去世,而我们也开始往返于中国和美国。这样的状况,让我们非常担心。每次离开北京,对于我们都是一次煎熬,我们不仅担心爸爸的身体,更为不能守在爸爸的身边而心存愧疚。而爸爸总是非常支持我们的计划。每每站在北师大红楼分别时,他都会挥挥手,对我们说一句,别担心我,我现在身体还可以。我们也轻轻和爸爸挥手,而每次离开的脚步都沉重,就像我们牵挂的心。
2013年10月,爸爸突患心肌梗塞,入住北医三院的重症室。这一次,我们都在他的身边。经历了急救、手术以及住院治疗,医生说,他恢复的很好。然而,即使他的搭桥手术非常成功,他的心脏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需要更多的休息,更多的静养。在那段静养的时间里,爸爸多次和我们说,他有大把的时间,开始思考人生,而他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发现了世界的本质”,那就是“没有什么是永远的”。说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知道他是在想念妈妈。也知道,这一句简简单单的常识,对于爸爸来说,则远远超越了知识的范畴,而是他的深切的体验。这让我们对爸爸多了很多心疼。而此时,爸爸总结过的这份人生体验,也在我们的心上烙下了疼痛的印记。
多次疾病的打击,没有让爸爸搁置他的学术工作,因为他的工作和他的教学几乎是他生活的意义和乐趣的全部来源。只要我们在北京,每周都会陪爸爸一起吃饭聊天。我们的“家常话”说起来非常单一,就是学术和写作。他乐于分享自己正在构思的和写作的论文,只要谈起这些,他就神采飞扬,不知疲倦,非常忘我。他也总是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有时候和我们争论起来,比我们所经历的最严格的评议人还认真严肃。我们夫妻也都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从工作时间上却比不过爸爸。2013年爸爸突发心梗之前,偶尔身体不适,便跟我们抱怨说:“我现在每天只能工作六个小时了,很多事情要慢慢来了。”六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年轻的研究人员尚且难以保证,何况年过古稀的爸爸。作为亲人,我们担忧爸爸的身体,真心希望他能够多多休息,也不断重复着一句劝告,让爸爸少工作;然而作为同样从事研究工作的后辈,我们也觉得汗颜。
对于学生和学校,爸爸都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最朴实的情感。他自己也写过,说上课是他人生的节日,这是他的心声。几十年之中,爸爸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学校和学生有需要,只要他能够出力,他都把这些事情放在首位。妈妈还在世的时候,每到五月就开始生闷气,跟我们告状说,爸爸因为读学生论文,让自己的胃病又犯了。而我们知道,爸爸的心在他的工作和学生身上,培养学生是他的成就感的来源;而和学生在一起,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之一。
爸爸的突然离去,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他的很多文章还没来得及写,很多话没有和我们说。而我们也有太多话没有来得及和爸爸说。他的离去似乎让我们的生活世界的时间静止了,也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了一个无法填满的空洞。我们深深知道,对于我们来说,哀伤和悲痛才刚刚开始。而在今后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将慢慢学会和这份深深的哀伤和怀念共处。
爸爸总是说,文学和美学的最高的境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刻,我们的悲伤很浓。当我们的哀痛慢慢化开的时候,我们也一再提醒自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仅仅是爸爸喜爱的文学境界,也是他所推崇的实践的态度。我们要学着把这份哀伤埋在心里,这样,我们也就让爸爸永驻我们的心里了。
爸爸,我们爱你,永远怀念你!
2015年6月16日
原标题:童庆炳之子:多次疾病打击都没有让父亲搁置学术工作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隗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