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文化活动10周年纪实

19.12.2016  23:07

      今年秋季入学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新生李祎雯、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新生丁姝妤,她俩都是江苏南通人,回忆起小学时代有意思的事情,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活动——“童声里的中国”,“当初参加这个活动时很开心,跟过节一样,因为可以唱新的儿歌,读有意思的童谣,自己还试着给树叶、花草、小猫和家人写童诗。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大道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童声里的中国”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艺工作者在2006年倡议开展的一项新童谣创作推广活动。最初只是点上的尝试,后来,江苏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诗教乐教,将之提升推广至全省“遍地开花”。童声飘过整10年。10年来,江苏省精心呵护“童声里的中国”,开展创作、评选、推广少儿歌曲、童谣、童诗及少儿电影、少儿戏剧等文艺活动,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和社会的好评,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品牌。

        亲切生动,跟孩子的心灵同频率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孩子觉得生动亲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青少年心灵落地生根?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瞿可集说:“我们也在学习记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感觉离我们太遥远了。”怎么办?“童声里的中国”着力在“童声”二字上下功夫。他们组织专家创作了一首少儿歌曲《中国是条富强船》:“中国是条富强船,民主、文明扬风帆,汽笛高奏和谐曲,自由、平等有护栏。公正是舵把航向,法治一路管安全,爱国、敬业生动力,诚信、友善一路欢!

        “自从学唱了这首歌,感觉就不一样了。你看,24个字就藏在歌词里边了。现在我就感觉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亲近了。”瞿可集说。

        因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童谣在江苏成了“宠儿”。镇江市开设“阳光娃”道德童谣体验馆,设置探秘馆、跳棋馆、说唱馆、拼图馆、闯关馆、创作馆六大功能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全市还建设了30多个“童谣说唱站”,扎根基层、全面覆盖,处处都能听到童声。

        “我是一匹小斑马,斑纹闪闪权威大。来往车辆遇行人,我讲停下就停下。”在南京市龙江小学与交管部门共建的“少年儿童交通安全情境教育基地”,童谣与交通安全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一边唱着童谣,一边玩着趣味游戏,交通安全知识不知不觉就全学会了。

        据介绍,10年来,“童声里的中国”系列少儿文化活动共征集海内外作品20多万件,涌现了众多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20余部作品集,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快乐的记忆。

        激发潜能,让孩子当主人

        “新枝嫩叶菜园中,素蕾疏花画意浓。惊喜假期才几日,肩头挂满小灯笼!”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小学有个“开心农场”,12岁的俞毅凡同学受到灵感催促,跑到菜地,专门给辣椒写下这样的诗句。

        鼓励孩子站到前台,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是“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的宗旨之一。

        淮安市积极开展“诗香校园”活动,各学校成立诗社、文学社,并创办诗刊,帮助孩子们提高诗歌写作能力。诗人李瑛读了盱眙县明祖陵希望小学学生的作品,欣然寄语:“谁说幼小的种子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去年,江苏面向全国征集童诗。丹阳市云阳学校四八班的朱晗以一首《如果》参赛:“……如果我是一颗星星/我想钻进孩子的梦乡/和他们快乐地嬉戏……如果我是一缕清风/我想拂过妈妈的额头/抹平那些细细的波纹。”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读到这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非常感慨:“孩子想象力之丰富大胆,永远是我们不可能全部窥探到的。

        让教学一线教师没有想到的是,通过童谣创作这扇“窗户”,老师及时“窥探”到了孩子内心的小秘密。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教师张甲男读到一个孩子写的《影子》:“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在我孤单的时候陪着我。有时候影子也不见了,只剩一个孤单的我。”她心里很沉重,觉得这个孩子需要心理疏导。通过谈心,她获知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玩伴又少,只能自己一个人待着。张甲男就经常跟她聊天,并建议和她一起修改这首童诗。于是,另一首《影子》诞生了:“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悄没声儿地跟着我。有时高高瘦瘦,有时矮矮胖胖,变着魔术逗乐我。偷偷跟着太阳溜走了,悄悄随着月亮回来了。我就知道,影子舍不得我,永永远远陪着我。

        这样一改,孩子的笑脸回来了,孤单的情绪不见了,影子的陪伴变得温暖了,孩子也得到暗示——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呵护成长,筑牢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2月18日,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在南通市通州区颁奖。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梅雨来,以一首《姥姥过生日》获得学生组一等奖:“姥姥过生日,我要送个礼。不送米和油,不送金和玉。上网搜一搜,下载老歌曲。放给姥姥听,姥姥心欢喜。”在现场,梅雨来介绍,这首儿歌是在姥姥70岁生日时写的,“因为姥姥平时喜欢听歌、唱歌,她自己不太会上网,所以我经常帮她下载歌曲听。姥姥一辈子很辛苦,所以我要努力让她有个幸福的晚年”。在这样朴素的情感抒发中,传统的孝道得到了继承和升华。

        “童声里的中国”系列少儿文化活动举办10年来,每一届都有明确的主题,包括“唱响荣辱观”新童谣创作推广活动、“祖国献您一首诗”儿童诗创作推广活动、“唱支歌儿给党听”儿童歌曲创作推广活动、“放飞中国梦”少儿文学艺术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童谣童歌征集推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隐含的主题词就是“中国”,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少年儿童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打牢他们的精神底色,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11月19日,作为原创展演剧目中唯一的儿童剧作品,大型现代音乐儿童剧《田梦儿》亮相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获得圆满成功。近期,这部儿童剧在江苏大地四处“奔波”,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扬州市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常州市金坛区城西小学……这部催人泪下的、被誉为“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生动教材的儿童剧,让百万学子在优美旋律和精彩故事中,体味到什么叫自立自强、什么叫孝道感恩、什么叫健康成长。

        “‘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推出的不少作品,蕴含着纯真的情感,闪烁着灵感的火花,展现了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沐浴、文明礼仪养成、美德榜样引领中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童声唱童歌,童心写童谣,这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文学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放飞了梦想、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分享、净化了心灵。”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说。

        短评

        童声绘出最美心灵图画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谣,则是孩子们“口自言,文自成”的心之初的自然表达。

        童谣,这种不花钱的玩具,源于儿童生活,诵于儿童之口,传于儿童之间。“蒙以养正”,利用儿歌可以达到趣味与教育并重的效果。童心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好的童谣,就是一支最新最美的画笔。想象丰富,形神兼备,鲜活生动,朗朗上口,优秀的童谣,是启迪孩童懵懂心智的最初的一抹光亮,是点燃孩童想象空间的最初的一粒火种,是教会孩童认识世界的最初的一条路径,是引导孩童热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最先吹拂的一缕春风。

        江苏推进的“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当然远不止童谣一种,童谣、童歌、童诗、童剧、儿童故事、少儿电影……只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大人们就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十年磨一剑,“童声里的中国”,声起于南通,声扬于江苏,终于声遍于中国。童声里有大千世界,童声里有家国情怀,童声里有亲情友爱,童声里有凌霄之志。在江苏采访的几天里,眼前是孩子们稚嫩而自信的模样,耳畔环绕着清新嘹亮的童谣,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强,则国强。有少年如此,中国梦可期。(邓凯 郑晋鸣 王国平)《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8日 01版)

来源:  光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