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气中每个因子都充满双拥气息
江苏淮安,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数十万群众曾冒着枪林弹雨踊跃支前,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新四军“刘老庄连”是这块土地上誓死抗敌的杰出代表。如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像水流、似波浪,时刻萦绕着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战斗力和生产力一样重要
“双拥这碗饭,必须是主食,不能可吃可不吃”。淮安市抓经济建设不忘抓好双拥工作,连续17年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一级目标管理和跨越发展实绩考核,实现双拥工作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驻淮各部队签订年度双拥工作责任状,并将双拥工作作为扣分项纳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核,出台考核指标计分办法,采取专项督查,通报曝光、下发交办单、召开整改推进会,考核排名的流程,立规矩、动真格,作为衡量单位全面发展好坏的“硬杠杠”。
在淮安,双拥工作从来都是一把手工程。从市委书记到县区委书记,人人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和重点安排亲自拍板,减少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过去,一些县区双拥机构建设存在短板弱项,人员配备不够合理。如今,他们结合各区县实际情况,分别由县区民政局局长、享受正科待遇的副局长、县区委办或政府办副主任(主任科员)兼任双拥办主任,推出了“涟水”“盱眙”“清河”三种机构建设模式,在全市推广,供区县选择。
双拥工作以节日慰问为主向经常性军地互办实事为主转移,以解决部队一般性问题为主向解决部队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转移,以解决部队日常生活问题为主向科技拥军为主转移。走在淮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双拥宣传标牌,这里有全国知名的红军小学,有在全国军事训练营比赛中获得亚军的中学“国防班”,拥军优属理念从学生到百姓,从政府到单位,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发展成果切实惠及官兵
去年6月,某部营区内有一条自然河流穿过,因沿岸土质疏松,经常塌方。市委、市政府领导带着多家部门、 单位“一把手”到部队过“军事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市水利局主动出资300万元,在营区河堤上建造了景观护坡,既安全又美观。某部不通天然气,地方政府和市燃气公司联手,专门为部队铺设一条5公里多的管道,彻底解决问题,1548万元的项目,部队仅投资110万元。
大事不犹豫,小事也不应付。某部干部朱涛涛家属随军后,在市双拥办的协调下,顺利进入淮汽集团票房工作。前不久,朱涛涛到外地学习进修,家属要上夜班,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顾。得知情况后,双拥办又指定专人协调,淮汽集团董事长亲自过问,调整了其家属工作时间。
有政策的按照政策办,没政策的按照良心办。退伍伤残军人高长勇在部队参加过多项重大任务,去年,他的孩子在中考中因1分之差未能如愿被淮阴中学录取。由于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孩子成为“死档生”,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双拥办领导连续多方协调,最终使孩子顺利进入淮阴中学就读。
定岗培训,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成批次安置随军家属;就近就便,满足军人子女上学,中考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还可适当加分录取;积分选岗,杜绝暗箱操作,提升军转安置质量。近4年来,淮安市妥善安置16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安排460多名军人子女走进优质学校就读,420多名转业干部中,97%以上进入党政机关,正团以上全部实职安置。
群众的困难就是官兵的关切
“听说市里要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我们先认领两个村!”
3月中旬,淮安市研究出台精准扶贫计划,重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消息传出,驻军部队纷纷响应,主动联系认领。
其实,扶贫帮困的活动在驻淮部队中从未中断。单位对口支援贫困学校、个人资助贫困学生的事例数不胜数。
2007年,当地报纸的一则报道《被阳光温暖的雏燕》让多年默默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的军人宋德成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当时他已经是淮安市淮阴区人武部的部长。
宋德成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驻淮安的子弟兵们,无时无刻不以真情回馈着第二故乡的亲人。最近几年,淮安驻军部队和军分区连续开展“双带双扶”“双百双建”“军营助残、牵手同行”“扶医送医老区行”等多项大型惠民活动,数十万驻地群众直接受益。
淮安市双拥部门的统计显示,近5年来,驻淮安部队官兵和后备力量先后出动10余万人次,参与抗洪、除雪、灭火、维稳、安保等110余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